洪承疇雖不是議政大臣,但其聲名太大,功勞也大,若能站在太皇太後一邊反對鼇拜,於朝野間也能影響到很多人。
革除鼇拜,不僅僅關係宮中,關係燕京的政治格局,也關係到各地督撫、將軍、都統們。
影響到的是整個大清。
不曾想,三人竟然一個都不支持太皇太後的“英明”決定。
洪承疇更是直言現在絕不可追究鼇拜責任,因為這會導致大清政壇發生內亂,並提出平亂才是當務之急。
老經略直接舉薦吳三桂領軍北上討伐荊州叛亂。
典型的舉賢不避親。
洪直言不諱指出已經領軍南下的康親王傑書沒有征戰經驗,且年歲太小過去沒有獨當一麵過,因而陡遇危局恐難鎮定處之,應對不當很有可能會讓荊州的叛亂迅速向湖廣全省蔓延,繼而導致整個湖廣地區的不穩。
“太皇太後,湖廣若不穩,則被圍的西山賊就會趁勢突出,上遊四川、下遊兩江地區也會麵臨叛軍兵鋒威脅局麵瞬息發展,老臣恐會釀成當年西軍北伐之勢,還請太皇太後三思!”
所謂西軍北伐之勢,即指當年西營改編的明軍在孫可望指望下大規模北伐,鼎盛之時差點迫使燕京欲劃江而治。
如果不是孫、李發生內訌,哪裡還有今日之大清。
洪承疇所言讓布木布泰不由想到當年尼堪戰死消息傳到燕京,自己的寶貝兒子嚇的躲在宮中發抖,並讓人前往明軍同孫可望、李定國講和,以大清放棄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廣東、江西七省條件,與明朝平分天下。
如果不是洪承疇上書力阻,自己差點拿棍子打那寶貝兒子,恐怕七省真就給棄了。
“真就這麼嚴重?”
布木布泰心驚之餘又覺洪承疇說的過於誇大,當年西軍北伐那明軍有十萬雄師,孫可望帥材,李定國將才,西營文武個個能征善戰,而今日叛亂的隻荊州一地,兵不過萬,怎麼能同西軍北伐相提並論。
“張長庚的奏報說叛軍尚在荊州,洪先生此言是否過於危言聳聽?”
寧完我搖了搖頭,對於洪承疇他是有點看不起的,眼見其蠱惑太皇太後讓吳三桂領軍北上,頓時忍不住出聲反對。
在寧完我看來,相比朝廷日防夜防的吳三桂,荊州的叛亂雖釀成滿城被屠,致使兩萬旗人覆沒,但
於整體戰局的影響終究有限,隻要湖廣方麵及時調兵圍堵當能及時鎮壓。
畢竟,荊州叛軍滿打滿算也不過數千人。
區區數千人的叛亂,卻要讓雲南的虎狼之師北上,這顯然是殺雞用牛刀。
寧完我不禁懷疑洪承疇此議的背後是否有不可告人目的。
要知道自先帝駕崩後,洪承疇就倍受朝廷冷遇,也被同僚孤立,所以誰敢說這個洪亨九心中有沒有對大清生了嫌隙?
誰又敢保證“委屈”了三年的洪承疇不想改換門庭,為他那學生兼舊部下的吳三桂鞍前馬後?
“危言聳聽?”
洪承疇同樣也看不起寧完我這個賭徒,他當年在明朝做官時,這個寧完我不知在哪個角落蹲著呢。
他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荊州叛亂的確動搖了大清根基。
然正欲將形勢指明時,宮外卻有太監慌裡慌張奔了進來,朝太皇太後尖叫道:“主子,不好了,鼇拜帶兵進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