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進入萬籟俱寂之中,他的身體消失了,已與空氣融為一體。
這時他的自我感覺消失了,可在圍攏過來的師生眼裡,陳恪寶相莊嚴、一副入道的神態。
見他這副神態,師生們放輕腳步找個地方坐下,幾個密告他的直講和助講心裡忐忑,不知陳恪是否知道密告的事。
他們心裡挺矛盾,一方麵承認陳恪的講學讓人拓展思維。另一方麵擔心,他的講學讓他們不能靠老本吃飯了。
這是一個推崇創新的助講,還將創新理念植種到學生們心裡,將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墨守成規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而長期的固步自封讓創新成為一件十分艱難的事。
他們心裡明白卻無法阻擋陳恪講學,胡緩和高適支持他,學生們喜歡他,連國子監的那些紈絝都愛聽他講學。
麵對這種情況他們隻能向禦史台密告,卻沒想昨天下午進去的他,今天中午就出來了,講學正常進行。
這種局麵對他們非常不利,帶著忐忑的心來到講台前看看這副寶相莊嚴的形象,心裡的那點希望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陳恪得道了。
再見急匆匆趕來的胡緩、高適和張出塵,知道他們無法阻止陳恪。
胡緩是帝師,被譽為大興王朝教書第一人。
高適在大興王朝的文壇上極負盛名,與歐陽修並列為文壇領軍人物。
而張出塵卻是大興王朝最有錢的女人之一,據傳隨時可以進入皇宮與劉太後說話。
這樣的三位人物保著陳恪,真不是他們這些直講、助講能撼動的。
這些人感覺自己做了無用功,還可能因此沾上汙點,正消沉中,見陳恪睜開雙眼,那雙長眸好似清澈的潭水。
看見這雙清澈的長眸,眾人徹底認定陳恪得道了,有學生情不自禁地起身問道:“先生、是修道還是修佛?”
該學生沒弄清陳恪修行的是什麼。
陳恪揚聲回道:“吾正養浩然正氣。”
這是孟子的話,很儒家。
於是又有學生起身問道:“請問先生、對佛道兩教有何看法?”
這個問題就比較尖銳了,大興王朝實行儒釋道三教並行之策,重視儒教,卻不排斥佛道兩教。
而陳恪的講學風格從來不和稀泥,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他就給個明確說法,“儒道釋三家的學說都很深奧,從對自身的要求來說,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道家提倡人與自然相合,努力修煉成仙。”
“佛家提倡一心向佛,死後榮登極樂世界,來世福報。”
說到這他閉嘴,見台下沒有提出不同意見就繼續說道:“從對自身要求來說,儒家要求積極入世,道家要求努力修煉,佛家要求一心向佛。”
“而從我個人來說,五十歲之前一定是信儒家的,人生一世總要為國家、自家和個人做點事,否則就白來這個世上一回。”
“五十歲以後我會修道,五十而知天命,修道則是天命由我不由天,萬一修成神仙呢?”
聽他所言
等笑聲過去陳恪繼續說道:“等六十歲以後,為父母儘孝了,子女也長大了,自己又沒修成神仙,這時我會信佛,萬一感動了佛祖讓我死後往生極樂呢?”
這個解釋很有趣,台下再次傳來一片笑聲後,有學生起身問道:“先生、這麼做是不是投機取巧?”
陳恪朗聲回道:“不錯、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課。”
他竟然承認“投機取巧”,還做為今天的課程。
眾人立刻靜下來,聽他朗聲說道:“當年夫子周遊列國,儒學起於魯國,興於齊國,唯有秦國堅決不納儒學,為何是秦國統一了六國?”
他是真敢講,一席話讓躲在遠處偷聽的林韻寧和書劍嚇了一跳。
她倆也來聽課則是聽到一個消息,陳恪講學張出塵一定去聽。
得到這個消息,林韻寧立刻帶著書劍趕往鶴翔書院,躲在講台前方的一處牆角邊聽陳恪的聲音傳來。
聽他所講內容,林韻寧咬咬牙繼續聽下去,陳恪都被抓過一次了,竟然還再妖言惑眾、蠱惑人心,這是不知死活的表現。
這時的她突然想起那句話,“大興王朝作妖第一人,陳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