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留候傳人(2 / 2)

陳恪低聲回道:“他們與我糾纏可能有點個人因素,主謀者發現了問題,於是果斷地丟卒保車,基於這個原因才會出現這些屍體,否則為何派人送死?”

這席話讓包拯徹底醒悟過來。

自午夜發生劫獄事件後,包拯就感覺莫名其妙,劫獄事件竟然發生在太平盛世,還發生在京城,可謂駭人聽聞。

可它偏偏就發生了,讓包拯百思不得其解。

正琢磨中,馬忠送來了審訊結果。

看著這兩份供詞包拯就感覺挺違和,可差在哪卻想不起來,於是派人請來陳恪。

陳恪的一席話讓他知道違和在哪了,所有涉案人員死了一個乾淨,挺不符合這些人的身份。

這些人中有禦劍飛行者,還有與豐自武拚個不相上下的高手,既有神射手,又有白衣高手......這些人竟然全死了,包拯就絕對不會相信。

而在這時陳恪又說了一句話:“張潤自稱是蓮蒲的弟子,而豐自武的遠房外甥邵雍也是蓮蒲的弟子,還對張潤產生了懷疑,給火龍道人去信,請師伯前來京城一趟。”

聽到這個消息包拯肯定,“所以張潤必須死。”

“不錯...”陳恪回道:“火龍道人的功夫可不是虛的,而其師弟魏離的玄術也不是假的,真把那兩位牽扯進來可就不好玩了。”

包拯接受這個說法,斷然說道:“有這個消息我倆就可以去向皇上、太後稟報了。”

聽他把自己扯進來,陳恪立刻回道:“我還要上課。”

包拯沉聲說道:“此事比上課重要。”

陳恪還是拒絕,“您一人去稟報就行,一席話不用兩個人說,這是嚴重浪費時間的行為,對不起那些翹首以待的學子,對不起那些殷殷盼望的父老,對不起皇上、太後的殷切希望,對不起...”

他說順嘴了,幸虧及時刹住,最後總結一句,“總之對不起很多人。”

而包拯歎道:“你再說下去,我就是禍國殃民的奸臣了。”

他有這個覺悟讓陳恪欣然,起身時再說一句話,“這事是您自己分析的,隻有邵雍這事是我說的,其他的推斷與我無關。”

說著話他往外走,包拯卻沉聲問道:“我說這話就是欺君,你認為皇上會信、還是太後會信?而你又怕什麼?”

“你本是留侯傳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又有何不可?”

當他說出這話時陳恪的右腳已邁過門檻,這時急忙收回來原地轉身六十度,詫異地問道:“誰說的?”

包拯笑道:“你說的。”

陳恪否認,“我沒說。”

包拯笑吟吟地說道:“你跟張神醫和雲華道人不是說過,你在白雲山中迷路遇到一位道人,道人給你一個桃還給你指點了路徑。”

這話確實是他說的,他承認,“對啊、有什麼問題。”

包拯給他分析,“根據你的描述,那位道人的相貌很像留侯,以此推斷你在白雲山上遇到了留侯的後人。”

包拯挺唯物,認為陳恪遇到的是留侯的後人。

於是繼續說道:“桃代表了長壽,這是傳授給你養生之法;指點路徑則是傳你兵法韜略,張神醫將此事稟告了皇上和太後,皇上就是這麼推斷的。”

聽到這席話陳恪目瞪口呆,這也太扯了,當時他這麼說隻是掩蓋強骨硬肉水而已,沒想竟被人推斷這麼一個劇情。

這時他覺得有必要好好解釋一番,回到椅前坐下,輕聲說道:“事情是這樣的,確實有位道長給我一個桃,然後指點我該怎麼走,可既沒傳授養生之法,也沒教我兵法韜略。”

“你想、留侯的後人是何等樣人?豈會遇到一個青年就傳這傳那的?留侯本人都是給黃石公撿鞋穿鞋,又跑了三次才得到《太公兵法》,對我怎會這麼隨意?”

“所以這個推論是不成立的,大人一向不信鬼神,豈會相信我能得到留侯後人的傳授,絕對沒有這事,請大人在皇上、太後麵前給我澄清。”

他都這麼解釋了,可包拯竟然回道:“我不信鬼神,與你遇到留侯後人有什麼關係?”

“我與王寅談過,你的謀略怎會是一個剛出茅廬的青年所為?”

包拯說出這話就是不接受他的解釋,陳恪急忙說道:“武侯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說出“天下”兩字已經低不可聞了。

而包拯說道:“說你是留侯傳人,符合你在秦關城的表現。”

他還要解釋,“不是這樣的,我在小部隊時就是胡亂謀劃一番...”

這句話還是沒法說下去,否則就是自吹自擂了。

於是包拯笑道:“你能如此謙虛,甚好甚好。”

包拯的認定了,這個態度何嘗不是保護他的一種方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