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後,林雲隱姓埋名,混跡於市井之中,默默觀察著新朝廷的一舉一動。他看到清兵在街上巡邏,百姓們敢怒不敢言,臉上帶著恐懼和不安。滿洲官員趾高氣揚,對漢人頤指氣使,欺壓百姓之事時有發生。
剃發令頒布的那天,整個城市都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林雲親眼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被幾個清兵強行按倒在地,鋒利的剃刀在他頭上刮過,一縷縷長發飄落在地。老者緊緊抓住自己的頭發,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寧死不剃頭!寧死不剃頭啊!”周圍的百姓敢怒不敢言,隻能默默垂淚,空氣中彌漫著絕望和悲憤的氣息。林雲將這一切都默默地記在心裡,他知道,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一個充滿苦難和屈辱的時代。
旁邊的清兵舉起了長刀,刀鋒在陽光下閃著刺眼的白光。老者還在徒勞地掙紮著,口中發出含糊不清的嗚咽聲,像一隻被困住的野獸。他枯瘦的手緊緊抓著地上的泥土,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清兵不耐煩地踢了他一腳,老者悶哼一聲,身體蜷縮起來。隨後,刀光一閃,鮮血噴濺而出,染紅了老者的白發和地上的泥土。周圍的百姓發出一聲驚呼,卻又快速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恐懼地低下頭,不敢再看一眼。林雲強忍著心中的悲憤和恐懼,顫抖著手,在竹簡上刻畫下這血腥的一幕:一個圓圈代表著老者,幾道淩亂的線條代表著飛濺的鮮血,旁邊歪歪扭扭地刻著“不剃發”三個字。
年深日久,林雲走遍大江南北,親眼見證著滿漢文化的逐漸融合。他看到在戲園子裡,京劇的唱腔婉轉悠揚,台下坐滿了滿人和漢人,他們一同欣賞著這融合了南北文化的藝術。他看到在茶館裡,滿族八旗子弟和漢族文人雅士圍坐在一起,品茗論道,談笑風生。他看到在市井街巷,滿漢服飾相互交融,形成了新的服飾風格。他甚至看到,一些滿族官員開始學習漢語,閱讀漢族書籍。
康熙皇帝身著明黃色緙絲龍袍,端坐在紫檀木書桌前,手握狼毫筆,蘸飽墨汁,在潔白的宣紙上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首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字跡遒勁有力,頗有大家風範。寫完後,康熙放下筆,滿意地欣賞著自己的作品,臉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三藩之亂時,林雲跟隨大軍一路南下,風餐露宿,跋山涉水。他看到康熙皇帝身著戎裝,騎著高頭戰馬,在軍中巡視,神情嚴肅而堅定。他看到康熙皇帝親自披甲上陣,與將士們一同衝鋒陷陣,英勇無畏。晚上,康熙皇帝與將士們圍坐在篝火旁,一同吃著簡單的軍糧,談笑風生,沒有絲毫帝王的架子。林雲將這一切都默默地記錄下來,他知道,這將是又一段重要的曆史。
“朕以天下為念,豈能讓藩王裂土自立?”年輕的康熙皇帝語氣堅定,擲地有聲。他身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手中緊握著一份戰報。燭光映照在他年輕卻棱角分明的臉上,更顯威嚴。他眉頭緊鎖,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的眾臣,一股帝王的威壓彌漫開來。殿內鴉雀無聲,眾臣皆屏息凝神,不敢直視龍顏。康熙將戰報重重地拍在龍案上,站起身來,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朕待爾等不薄,為何要背叛朝廷,分裂國家?”他猛地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傳令下去,調集大軍,平定三藩!”
喜歡從大秦開始的長生者請大家收藏:從大秦開始的長生者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