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悉躬身認真道:“千真萬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文人士子遊曆之山水,莫不是陛下之江山,草民以為這也是讓陛下了解大明疆土的辦法。”
太後聽見這話,神色緩和不少:“也難為肯這樣為陛下著想。陛下年幼,不理解哀家的良苦用心,總是埋怨功課太多。哀家隻是擔心他學得不夠多,將來不懂得如何治理好大明江山。”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閔悉也實在有點忍不住了:“草民有一句話鬥膽想說,請娘娘饒恕草民的冒失。”
太後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哦,什麼話,說說看!”
閔悉說:“草民認為,娘娘無須擔憂陛下,陛下聰慧,隻需跟先帝與太後一樣,懂得知人善任,大明江山自會蒸蒸日上、千秋萬代。陛下年幼,苦讀是應當的,但愛玩是孩童天性,偶爾也需放鬆。草民在歐羅巴時,去過數個小國,當地上至國王,下至販夫走卒,每七日皆歇息一日,舉國上下歇息休市。”
太後插話:“數國皆是如此?”
“是!”
“以何為理由?”
“歐羅巴人的宗教信仰,類似於我們大明百姓信奉佛教與道教一樣,他們每七日便需要去教堂聆聽上帝福音,叫做禮拜日,他們的民眾便趁此機會休息。草民在拂朗機開了一間小店,也是入鄉隨俗,每到禮拜日便休息,覺得會輕鬆許多。草民的意思是,陛下學習時,也需適當休息。”閔悉的聲音越來越小。
閔悉其實有些忐忑,因為事關信仰問題,他不知道該不該說,然而李太後聽完並沒有生氣,因為她自己就信佛,也知道善男信女初一十五會去寺院燒香禮佛。
雲霽在一旁補充道:“娘娘,義弟的意思是,人如同琴弦,一旦繃得太緊,反而容易崩斷,所以需適當放鬆。”
陶禮之也趕忙替他們找補:“請娘娘恕罪,原諒他們的無禮之言,不過他們對娘娘、對陛下的忠心是日月可鑒的,絕無冒犯與不敬之心。”
李太後歎息道:“哀家自是知道他們並無不敬之心,也無責罰之意。大過年的,你們都回去陪家人吧。”
等到出了乾清宮,送他們出來的太監才說:“這位後生往後可不能再這樣口無遮攔了,今日過年,太後娘娘仁善,沒有追究你的責任。娘娘教導陛下,最是忌諱旁人置喙的。”
陶禮之抬手抹了一把額頭的冷汗,無奈地看了閔悉一眼,這孩子膽子真是太大了,真是什麼話都敢說,跟首輔如此,跟太後娘娘也是如此,就不怕惹惱了太後掉腦袋嗎?
等出了宮,送出來的公公離開之後,他們上了馬車,陶禮之也沒上自己的馬車,而是上了雲霽的馬車,看著閔悉說:“閔悉,今日你也聽到了,以後萬不可再這樣口無遮攔,對他人行為妄加評議。”
閔悉臉上笑著點頭:“知道了,大舅!”
陶禮之歎息:“你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你得考慮一下雲霽吧,還有我們。”
“我知錯了,大舅!”閔悉老老實實認錯,但改不改就不好說了。
陶禮之說教了他一番,然後回自己馬車上去了。
雲霽見大舅走了,對閔悉說:“你彆怪大舅,他也是真把你當自己人,才這樣說你的。”
“我知道!”閔悉衝他笑了笑,“謝謝你幫我跟太後解釋。”
雲霽溫柔地看著他:“我理解你的意思,我也覺得陛下太可憐了,大年初二都在練字學習,確實太辛苦了,太後娘娘對他要求太嚴苛了。”
“是吧!你看我們再怎麼忙,到過年這幾日,都是要休息的。娘娘這麼逼他,隻怕會適得其反。”閔悉歎息道。
雲霽知道他是知道曆史發展走向的,小皇帝的命運他多半也是知道,所以才會冒險跟太後提起皇帝的教育問題。
所以直至回到家中,隻有他們兩個的時候,雲霽才問:“你今日勸陛下多看山水遊記,是不是故意的?”
“當然。”閔悉說。
“為什麼?”
閔悉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太後和首輔對陛下要求太過嚴苛,造成了極其負麵的影響。”
雲霽心裡一緊:“非常嚴重嗎?”
閔悉點頭。
雲霽知道閔悉不會再說什麼了,但他已經猜到是怎麼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