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居正並不打算拒絕他微服出巡的要求,便想了個轍兒,改去恒山,京城離恒山與泰山的距離相當,如今大明跟韃靼關係緩和,北疆無戰事,又有戚繼光坐鎮,無須擔心外敵,是比較安全的。
但他沒去過比北京更北的地兒,所以對塞外的氣候預估不足,他以為這時節過去,一月內來回,理應還是可以的。但閔悉卻說這個季節那邊就下雪了,如若這樣,就確實不適合過去了。
雲霽問:“大人,陛下是不能去泰山麼?”
張居正點頭:“泰山為五嶽之首,曆來帝王隻有封禪才能去,陛下年幼,不合適。”
閔悉想了想:“不如去中嶽嵩山吧,雖說遠了些。但此去中原路途平坦,一個多月足夠來回。路途遠一些,正好也讓陛下多看看沿途的風土人情,了解一下真實的民生。”
張居正看著閔悉,發現他居然想的跟自己一樣:“老夫聽陛下說,雲霽的身手不比趙大人差。你倆能保證陛下的安全?”
雲霽說:“學生會儘我所能保證陛下的安全。”
雲霽知道,皇帝要微服出巡,宮裡肯定會安排高手隨行,所以皇帝的安全應該不是來自外界的威脅,而可能是內部,比如水土不服、身體健康等。
閔悉對皇帝要跟著他們微服出巡倒是很期待,帶小皇帝去體驗人間疾苦,自己還可以適時引導一下,沒準能改變這個皇帝的一些觀念,將來他或許就不會那麼暴戾,把張居正一派趕儘殺絕,讓大明做實事的官員都死絕了。
張居正聞言點頭:“你們兄弟二人是難得的青年才俊,陛下又信任你們,所以老夫才把陛下托付給你們。你們除了要保證陛下的安全,還要安撫陛下,彆讓他像在宮中那般任性。”
閔悉又問:“陛下離開這麼久,不去上朝,不會有問題嗎?”
張居正道:“老夫已經同太後娘娘商議好了對策,短時間內不上朝問題不大。此事就這麼定了,明日你們進宮一趟,見一見太後娘娘,她也有話要對你們說。”
“是!”
“陛下要微服出巡的事,你倆知道就可以,萬不可再告知第三人。”張居正叮囑。
“學生知道!”
兩人從張府回到家,隻有他們兩個的時候,雲霽才說:“張大人膽子太大了,他就不怕陛下跟著我們會出事?”
“確實挺大膽的。”閔悉也覺得這事很魔幻,他跟張居正說了自己的夢,結果他還真信了。
也許是奪情這件事讓張居正在朝中備受爭議,他現在正在全力爭取皇帝的理解和支持,他想讓萬曆去民間看一看,自己有不能丁憂的理由。就是不知道他是怎麼說服李太後的,明天見了太後就知道了。
閔悉問雲霽:“七哥,你壓力大嗎?”
雲霽想了想:“有點。不過我相信張大人會做好安排,他不可能就完全放心把陛下交給咱們。隻是咱們也得做些準備才行。”
兩人籌劃了一晚,把所有需要注意的細節儘量都考慮到。
翌日一早,宮中便來了馬車接他們,來的還是姚公公。
兩人先去見了李太後,李太後看著他倆:“聽聞你們今年都中了舉人,恭喜!”
“都是僥幸,謝過娘娘!”兩人恭敬道謝。
李太後道:“說明你們還是有真才實學的。陛下也常跟予誇你們,說你們文武雙全,是我大明之幸。予心甚慰!”
“為大明效力,是學生的本分。”閔悉說。
李太後頷首:“今日叫你等來,想必也知道所為何事。”
“學生昨日見過了張大人,聽他說過了。”雲霽說。
“陛下年少貪玩,非要微服出巡。予不同意,張大人勸予,說太祖出身寒微,知人間冷暖,百姓疾苦,方能平宇內、定乾坤、開盛世。陛下在這深宮中苦讀,猶覺生活艱辛,滿腹牢騷,不若由他去見識一番真實的民生,許能理解張大人的良苦用心。”李太後說到這裡歎息一聲。
閔悉道:“娘娘大義!”
李太後又道:“可陛下到底是予的兒子,他去得最遠的地方,便是城郊祭天。他自幼尊貴,從未吃過苦頭,他離開予這麼長時間,在外頭一切不便,充滿未知危險,予實在放心不下。予今日叫你們來,是想聽你們同予保證一聲,能照顧好陛下。”
雲霽道:“學生定然竭儘全力保護陛下安全。”
閔悉說:“學生定當竭儘全力照顧好陛下飲食起居。”
李太後又問了一些他們出門在外的生活起居細節,畢竟他倆是有豐富的戶外經驗的。
閔悉和雲霽的回答令李太後不安的心又慢慢平靜了不少,也許皇帝跟著他倆是可以放心的,隻要不是遇到特彆惡劣的地方惡勢力,危險還是可控的。
也不知道聊了多久,李太後朝他們擺擺手:“去見見陛下吧,想必他也是很期待見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