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破譯(1 / 2)

“神性文字,真像古代宗教傳說中的符文那樣,那麼地神奇?”

將實驗手記的打印本完成新的斷句劃分後,李易提問道。

“不是神奇,而是無法理解。”

老張一遍查看李易遞過來的打印本,一邊說道:

“神性文字,也許隻是表象,就像我們的電路一樣,核心是電路的內在布局,邏輯結構,但形成一塊塊電路板後,以平常人的視角來看,那就像一個個特殊的符文。”

“隻是,我們也曾有學者觀測過,符文內部,是不是有非常細微的斷層、細小結構。”

“但都無法觀測成功。”

“以我們常規的微觀手段去觀察,似乎平滑無物,沒有任何和電路相關的東西。”

“也有人猜想,難道真的是符文的結構產生了對應的功效?隻不過需要神性的注入?”

“但我們按照能看到的東西儘可能仿造遠古科技黑匣,再注入神性,也從未成功過。”

“總之,不解的東西太多了。”

李易摸著下巴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光是破譯葫蘆文明的文字,最多讓我們知道葫蘆文明的文字邏輯,再推導出祭壇的符文內涵,然後才能確認,這些符文到底和祭壇的奇妙功效,是否有直接的作用?”

“是的。”

老張說道:

“我看過虛擬實境提供的演算畫麵,結合你之前說的,我想,古代的葫蘆文明,應該是曾經掌握過神性文字,並衍生出自己的體係的,隻不過,近代的葫蘆文明,反而失去了這種能力。”

“好在,文字的內涵他們有保留下來,所以,我們這次破譯,最差最差的結果,也能從文字內涵上,接近遠古科技的真相。”

“而最好的結果,莫過於直接掌握了。”

李易點頭道:

“那張老師判斷,是哪個結果可能性較大?”

老張說道:“我當然希望一舉成功,但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能搞定文字內涵,逼近神性文字的真相,就不錯了。”

說話間,老張已經翻完了李易斷句版的實驗手記。

“有點意思,你的斷句方式,參考性不錯,某些斷句,也許比我更合理。”

“現在,你來給我打下手,我告訴你怎麼拆分字形,然後讓ai係統幫你檢索拆分字形和曆史資料文字的相關性,跟著,ai會給出對應的相應詞義篩選。”

“最後,你再把ai篩選出來的個中字義、詞義、句義、段義,人工篩選,經過幾重步驟,文字的內涵,基本就八九不離十了,明白嗎?”

“大致明白,我先試試。”

……

ai輔助破譯係統的效率的確很高。

比如說,一個葫蘆字拆分之後,可能有不同的象形狀態。

ai會將李易拆分後的字形,根據宇宙博物知識庫中所有的物品形態,以及塞坦星古文字資料,給出這一個象形字可能指代的具體物品、聲音、狀態或者動作等等。?…。。

然後,根據其篩選出來的所有疑似文字,李易再人工篩選出各自可能性的文字。

如此幾輪反複篩選,最終會慢慢排除錯誤率最高的一些答案,隻剩下正確率最高的幾個可能。

這樣,就能降低破譯人反複推敲的功夫。

而且,由於ai破譯係統的資料庫足夠齊全,並進行了大範圍優化。

故而,錯誤率很低。

李易一邊觀察老張的工作方式,一邊學習操作,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吸收了海量記憶碎片的李易,那驚人的學習力也的確讓老張震驚了好一會兒。

中間,見他操作越來越快時,還忍不住說道:

“小子,你怎麼看一眼就點下去了?就算是錯誤率很低的ai識彆,也有誤差的時候,你一定要仔細辨認,仔細推敲,知道嗎?”

李易說道:

“我思考了很久了張老師,你以為我看一眼就點,實際上,那一秒我已經看了好幾遍,應該沒錯的。”

陳瓊織這邊也說道:

“沒錯,我一直在看李易的頁麵,他篩選掉的文字,我看著完全沒問題。”

老張還想說些什麼。

陳瓊織道:“如果一會兒完工後,檢查出有哪裡有問題,可以再改,現在不妨加快下進度。”

她看著李易的操作沒問題後,居然也喚醒了ai輔助係統,上手操作起來。

顯然,陳瓊織如她說的那樣,的確也懂幾分破譯。

或者說,在ai輔助係統的幫助下,多少也能摻和幾手。

……

轉眼間,大半夜過去。

幾人都熬了個大通宵。

李易和陳瓊織都是進化者,體質強大,自然熬得起。

老張雖然不是進化者,但作為一個密碼和文字專家,他自然也有不少福利待遇可以養好身體。

再加上此刻精神亢奮,倒也熬得住。

“所有字、詞、句都篩選完畢,我們來一個個解讀吧。”

這方麵,專家就是老張了。

隻見他從頭翻開實驗手記第一頁,說道:

“這是破譯後的文段,你們幫忙確認是否通順。”

“葫蘆曆301年第31個周期日,第一次實驗。”

“捕獲聖地巨大生物,大蛇首,體長2238葫,提取神性失敗,被其逃出實驗室。後發現死於聖地第二層(這句話是後麵添加上去的)。”

李易知道,老張是用葫翻譯成葫蘆文明的長度單位。

按照他之前在ai輔助係統上看到的信息,一葫很可能在0.6-0.9米這個區間。

想著,李易說道:

“看來,這個大蛇首生物,就是我們之前在遺跡發現的百米級蛇首機甲遺骸。”

老張點點頭,繼續說道:

“葫蘆曆301年第32個周期日。”

“捕獲聖地第七層的黑水生物,留存。”

“葫蘆曆第301年第33個周期日。”

“捕獲聖地第八層生物,粘液生物,這是第八層的食物鏈底層生物,容易提取,容易複製,容易改造,是合適的戰鬥素材。”?…。。

“葫蘆曆第301年第36個周期日。”

“黑水開始孵化,但開始展現出了極強的攻擊性,我借助神性,勉強抵禦了黑水的危險。為了暫時的安全,我封存了黑水,留待後日操作。”

陳瓊織說道:

“中間缺失了三個周期日?”

老張說道:“沒錯,手記上就是這樣的順序。”

李易補充道:“手記第三到第五頁,頁麵都有被撕開的痕跡,也許本身有記錄,隻不過被作者撕走了。”

陳瓊織若有所思道:“但也可能是被第三者撕走了?雖然可能性小,但不是不可能。”

李易點頭道:“的確如此。”

老張繼續翻譯。

有些也不是都能翻譯齊全。

比如有些專有名詞,或者詞義怎麼都對不上的,這些都存在。

但老張說,這些算是可允許的誤差,不影響大體意思的理解。

而實驗手記的內容,也頗有意思。

基本的都是講,實驗的主人如何捕捉哪種生物,又如何實驗,發生了什麼的事。

但具體的數據,實驗過程,一個都沒提。

估計,涉及詳細數據的存儲文件,都被帶走了。

直到第14頁。

老張說道:

“葫蘆曆第301年第44個周期日。”

“捕獲地表智慧種,直立人,嘗試獲取智慧奧秘,失敗,直立人死亡。”

“葫蘆曆第301年第45至59個周期日。”

“捕獲十光年範圍內智慧種一共30餘種,陸續解剖,分析,了解了智慧成因。”

講完這裡,老張就率先搖頭道:

“十光年範圍內,太陽係也在這範圍以內,看來,這葫蘆人還真有可能捕捉過古代人類。”

李易沉吟道:

“按照葫蘆人之前保存在實驗室的各類器官,我查了相關資料,大致可以估算的是,某些人類生存的年代,多半是公元紀年1500年到1700年這兩百年間。”

“而奇怪的是,那兩百年間,正好處於王朝更迭、人文變化的時代。而培養管中的那些器官,和麵孔,有些像是上個朝代的人,有些則是下個朝代的人。”

“按照這個邏輯來說,葫蘆人的周期日,也許不是我們的幾天,而是我們的幾年?甚至十幾年?”

李易沒把話說滿,是因為他對古代曆史的了解,也隻是普通水平。

最多比常人好一些,但也不多。

老張說道:“我也覺得周期日這個翻譯有些問題,但這是目前拆解的字義中,翻譯起來相對最合適的……總之,你說的這個的確很有可能。葫蘆人的生命周期,也許比我們猜想的,要長得多。”

陳瓊織思索道:“也就是說,葫蘆人也許是長生種?或者說像我們一樣,通過神性輻射,進化了身體,提高了體質?”

老張說道:

“誰知道呢,這方麵也不是我的領域。”

跟著,老張繼續念了下去。

……?…。。

“葫蘆曆第303年第個12個周期日。”

“粘液生物的改造項目成功了,這是我目前最成功的實驗之一。”

“第一個改造生物,我命名為巨噬粘液,它有強大的吞噬進化能力,是我手裡目前最強的生物兵器!讚美聖地的恩賜,讓我實驗進展異常順利!”

“讚美聖地!”

聽到這裡,李易和陳瓊織對視一眼,眼中均是一亮。

“證據有了!”

陳瓊織笑道:“居然還真被你猜中了,恭喜,看來,下次你們再進入遺跡,基本就可以確定先遣隊的具體死因。”

李易嘿然道:“就是不知道,巨噬粘液這個詞是我翻譯過來的這件事,會不會影響證據的公信度。”

老張也樂了,說道:

“破譯公信力,有ai公證,也有我為你佐證,那自然是不必擔心的。”

“甚至,有誰敢質疑我的最終定稿,大可以來找我對質!”

李易笑道:

“那就謝謝張老師了。”

……

葫蘆文明的文字破譯,八九不離十。

老張一路翻譯下來,邏輯基本都很順暢。

有錯誤的,也隻在幾個詞義。

最終,將破譯稿徹底定稿後,老張感慨道:

“看來瓊織這丫頭還真沒給你吹牛,李易,你小子的確不錯,以後要是退休不乾機甲師了,可以考慮來我這裡做做破譯工作,也彆有一番樂趣的。”

“特彆是現在星禦聯邦不斷擴張,很多古代曾經出現過的文明記錄,都會被記錄,被彙總。”

“而我們乾文字破譯這一行的,也能文字中窺見一個文明的奧秘,不比其他工作成就感差。”

李易笑道:

“那以後如果有機會,還得麻煩張老師多多提點了。”“提點不敢當,你以後必定會探索各類遠古文明遺跡,或者發現各類有意義的字符,如果你有心,我可以發你一份學習清單,抽空學學,了解更多,你以後探索起來,也得心應手。”

老張說著,猛抽一口老煙,說道:

“接下來,我準備繼續順著這份破譯出來的文字,往上溯源,繼續破譯祭壇上的符文,看看到底寫了些什麼。”

“如何,接下來,繼續一起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