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靠近山邊、土地貧瘠的一個小村子中,雖然生活不易,但民風純樸,鄰裡間守望相助,也算是一處和樂之地。
在這個村子中,生活著一個無依無靠的小乞丐。
小乞丐是一名不到十歲的小男孩,他沒有名字,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父母是什麼人,是否健在?
他隻知道自己從記事起就孤零零的一個,每天都拚命求路人給飯吃,在四處遊蕩中來到這個村子,還知道這個村子的人很好相處,來到這裡之後小乞丐好像不會被人趕罵,也不會怎麼捱餓,所以他便在這裡一直生活著。
因為村子勞動力很不足,很多小孩子年少之時便要為家裡分擔一些工作,而小乞丐的工作便是摘草藥和撿柴技。
小乞丐是討乞為生的,但他也知道,隻會開口要飯吃是活不下去的,尤其是像小村子這樣貧窮的村落,所以他一直儘可能的給予施舍的人回報。
吃了彆人的飯就要給彆人做事,隻有會還恩的人,才有資格求人給飯吃。
這是小乞丐從在村子生活的見聞中自己悟回來的道理,也因此,村民對他的態度雖不能說很友好,但也沒有多少嫌棄,對於他每晚都借住在村口那間山神廟的事情也沒有太明顯的反對意見。
恩,是要還的。
雖說回報,但小乞丐能做的也不過是上山撿柴技和摘草藥給人家,這些用來換取飯食自然是不足夠的,這一點小乞丐也知道,所以白天的時間裡,他早晨一討到飯吃後,便會上山一整天去摘草藥。
草藥比柴貴,這一點,小乞丐也知道。
長在山上的雜草雖然看著都差不多,但小乞丐卻能準確分辨出那些是藥草,這全賴他有著幾近過目不忘的記性。
不知不覺間便在村子裡生活了兩年,小乞丐開始以為,他會在這個小村子中一直生活下去的,就是成年後能謀生,大概也會在這個村子中住下,搞不好還能娶妻生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如果妻子是家中的獨女,小乞丐便可以贅婿的身份入住那個家中。
對於無親無故,連名字都沒有的小乞丐來說,贅婿的身份完全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倒不如說是反過來,能一下子就得到了父母、妻子和房子,是小乞丐打從心底向往著的身份。
成為村子裡某戶人家的贅婿,便是一直以來,都隻想著找東西吃的小乞丐在人生中第一次找到的夢想。
臨近秋季,在一天傍晚,小乞丐難得吃上了一頓飽飯,摸著肚子高興的回到山神廟時,發現正在打掃清理的廟祝,便上前禮貌的問好道:“陳爺子,你探完兒子回來了。”
山神廟的廟祝姓陳,六十歲出頭,大夥都叫他陳爺子,陳爺子的妻子已經過身,獨子在鎮上娶妻生活,好像還給他生了兩個胖孫子,現在隻有陳爺子一個人在村子裡生活,每逢過節,他兒子一家大小都會回來探望陳爺子的,而每當這種時侯,小乞丐都會分到一點好吃的。
“嗯!”陳爺子有點木然的點了一下頭,然後指著桌上的油包說道:“路上買了點油餅沒吃完,你餓的話拿兩個吧!”
小乞丐頓時兩眼冒光,立刻高興的連番道謝道:“謝謝,謝謝陳爺子。”
說完後,小乞丐上前小心地打開油包,裡麵放在五塊巴掌大的餅子,聞著很香,他不敢多拿,取出兩塊放進懷裡後,便仔細地把油包重新包好,然後笑著對陳爺子說道:“餅真香,太謝謝您了,陳爺子。”
做乞丐永遠是有上頓沒下頓、今天吃飽明天捱餓的,雖然村子中很多人都願意給小乞丐一點飯吃,但能在吃飽飯後還能蓄存到食物,小乞丐心裡非常的高興。
才剛說完,小乞丐發現房角有一隻黑色的小狗被繩子綁著脖子,他一怔之下問道:“陳爺子,你養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