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肉煎酸菜絮絮叨叨說了許多,商葉初逐條分析整理著,漸漸對《啞婆》孫女的原型感到了些許困惑。
按照五花肉煎酸菜的說法,孫女的原型——暫且叫小越吧。是一個長期生活在貧窮、嘈雜、壓抑(指噪音帶來的物理壓抑)的環境中,以至於精神衰弱、暴躁易怒的人。但這樣一個人,卻又驚人的內核穩定、好學上進、彬彬有禮,是長輩和同鄉們交口稱讚的好孩子。
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矛盾的人?
和五花肉煎酸菜的長聊結束,商葉初看著自已記錄得密密麻麻的兩頁紙,依舊不知道該怎麼寫這份人物小傳。
一個人,該如何體驗一段與自已截然相反的人生?
表演的體驗派、方法派和表現派之爭,早已經是老生常談。若要商葉初來說三者的優點的話,那就是一者“真”,一者“巧”,一者“穩”。
體驗派的真,尤其是那種切實深入角色,與角色神交的感覺,足以讓任何觀眾歎為觀止。商葉初揣摩過一些精於此道的演員的表演,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表演堪稱偉大的藝術。
方法派的巧,則對演員自身頗為便利。譬如戲中說某一角色死了男朋友女朋友,但飾演此角色的演員卻恰巧是個單身狗,無法共情角色。那就可以回憶並模擬一下自已的親人死了時的感情,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輪番上陣,比死了男女朋友催淚多了。這種表演很有感染力,大多數演員“演技炸裂”的瞬間,其實都屬於這一範疇。
表現派的穩,則是商業性的優點。千人千麵,人生百味。再好的演員也不可能與每個角色都有靈魂上的共鳴,也不會幸運地每次都能找到“情緒平替”。這世上總是普通人多。
穩,其實就是熟稔。一件事重複千萬次,庸人也會變成大師。表現派演員在長年拍攝中積累出豐富的拍戲經驗,將對應表現集成模板,刻在記憶中。需要時就能拿出來用。聲音、表情、微動作,都有一套熟練的模式。
這種模式在喜劇表演中尤為常見。除了極個彆喜劇大師外,喜劇演員的表演大多是公式化、套路化的,靠著誇張的肢體語言、標誌性語氣和表情、動作,形成一份標簽式演繹法。一位足夠出名的喜劇演員,哪怕不露臉,觀眾們也很容易就能憑著標誌性的語氣動作猜出對方是誰。
表現派的缺點很明顯:容易落於窠臼,容易演得千人一麵,容易讓觀眾審美疲勞……長久以來為人詬病。但優點也同樣突出:表現派演出來的東西就像熟練工的流水線作品,雖然談不上藝術,但至少合格。大多數電視劇和電影不是藝術,隻是商品。而商品嘛——合格就夠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甚至,許多經驗極其豐富的表現派演員,表現得會比水平忽高忽低的前兩派要好。省時省力,質量穩定產能高,這部分演員,恰恰是商業影視作品的中堅力量。
商葉初知道自已的斤兩。她的表演,是表現派與方法派的混合。靠著大量的經驗堆出來的表現,再加上她本人極其敬業、用心的詮釋,以及一點點用以點綴的情感。
而無論是花魁眠眠,還是蕭鳳闕、平昭公主,都是披著一層偽裝活著的角色,情緒不外放,既是自已,也是“演員”。少數時刻釋放情緒時,商葉初也可以討巧,使用方法派的情緒平替法演繹。
機緣巧合,歪打正著,這幾個商葉初的代表角色,竟然都契合了商葉初的表演路子。商葉初飾演她們,就像讓一個麵包師去演麵包師,讓一個殺手去演殺手,讓一位鋼琴老師彈奏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