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麻袋電影?許多年輕的朋友可能已經不熟悉這個名詞了。在早年,有這樣一批導演,專門以拍攝苦難、苦情、貧困、落後、愚昧的小世界為已任,靠著誇大並販賣城市邊緣或鄉村的苦難與傷痕,迎合中產階級刻板印象中的“底層”審美。打著“暴露醜陋”的旗號,去國外電影節上賣醜賣笑、抹黑我們的底層人民,贏得一兩盞洋大人的獎杯!
用紅豔豔的人血饅頭,賺取金燦燦的虛誕榮譽!
在這之中,尤以張彌導演的作品《麻袋衣》為最。因此,這一類型的電影,被稱為麻袋電影。
近些年,由於經濟的發展以及觀眾審美意識的提升,這些麻袋電影漸漸失去了市場。我已經很有幾年沒見過這一類型的片子了。有時甚至連我都忘了,電影市場上還有這麼一小條寄生蟲。
直到昨晚,看完這部《啞婆》之後,我才恍然發現:寄生蟲不會消失,隻會換一張麵目卷土重來!
《啞婆》,是一部絕端的,帶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中產階級的惡意揣測的,懸浮的,毫無意義的電影!
精致的拍攝手法下,是空洞的內核;完美的構圖和打光下,是乾癟的思想;精湛的表演下,是軟掉的骨頭。
幸而,看了這部電影的票房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我們的觀眾已經不會再被這樣虛假諂媚、高高在上的東西欺騙了。
跌到地底的票房,正是我們這個昂揚向上的時代,對麻袋電影的回答!
即便如此,看了電影,總要留下痕跡。電影的內容,不能成為我們攻擊主演的箭矢。即便再不屑於這部無病呻吟的片子,我還是要問一問主創團隊,免得誤傷。
對《啞婆》這部電影,我有七問,請主創團隊作答。
第一問,@葉初Leaves@古文華不想研究古文化你們是否了解過真正的鄉村?
第二問,@葉初Leaves@古文華不想研究古文化謳歌苦難,有何意義?
第三問,@葉初Leaves身為農村人的小越,皮膚白皙細膩,是否是因為你的偶像包袱?
第四問,@葉初Leaves@古文華不想研究古文化你們拍攝這部片子,以何立場,以何視角?
第五問,@葉初Leaves@古文華不想研究古文化這部電影是否存在為苦難而苦難的情節?
第六問,@葉初Leaves@古文華不想研究古文化這部電影的主旨是什麼?
第七問,@葉初Leaves@古文華不想研究古文化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是什麼?
在@葉初Leaves@古文華不想研究古文化對本人的問題做出回複之前,我將會長期置頂這篇文章,直到得到答案!
——董鴻濤於2017年10月3日】
來者不善。
看完這篇文章,商葉初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四個字。
蘇歌作為流量小花,基本的警惕性和嗅覺還是有的。她說的沒錯,這篇文章確實是衝著商葉初來的。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要毀了商葉初。
彆的不說,如果商葉初真的沾上了董鴻濤這篇文章裡說的這些詞,《天半》那部作品就彆想了,鄭博瀚不把商葉初的腦袋打得隻剩半個都算不錯了。
算了,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商葉初和任何人一樣有著天然而樸素的愛國情感。這種感情就像呼吸一樣尋常,商葉初從未注意過。甫一被董鴻濤如此指著鼻子開火,商葉初的第一感覺並非心虛或者害怕,而是莫名其妙,還有些被冤枉的怒氣和晦氣。
作為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核心,商葉初比任何人都清楚,董鴻濤說的東西都是無稽之談。
《啞婆》劇本創作的緣由,是五花肉煎酸菜想賺點零花錢。三千塊都要美得冒鼻涕泡。隻要能讓她賺錢,彆說《啞婆》了,哭婆笑婆尖叫婆也不是不行;
季君陶買下《啞婆》劇本,則完全是因為大學生賣劇本價低,有棗沒棗打三竿,隨手撿了個小便宜。娛樂圈這樣做的公司和老板比比皆是。
而《啞婆》劇本拍攝的初衷——古文華是為了搞個畢設不至於延畢,商葉初是為了鍛煉演技學會痛苦,至於齊鳴、李振祥等人,人家純粹是來賺片酬的!
這樣一群人,急急忙忙拍了十幾天就拍出來的一部東西,怎麼能被扣上這麼大的帽子?
商葉初反複盯著文章中的“抹黑”“奴顏婢膝”“高高在上”“無病呻吟”等字眼,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轉發量還在持續增長,已經突破了1700轉發,再這樣下去,上熱搜隻是時間問題。
商葉初自認問心無愧。然而娛樂圈的事情,從來不是一句“問心無愧”,就能讓風頭一轉,讓粉絲雲集響應、路人萬眾支持的。
現在的問題是,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