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還沒有。”
葉士釗依然回答得十分坦然。
“暫時還沒有?”
拿著筆記本的省委同誌手一抖,一大滴墨水甩在了旁邊一位同誌白色的的確良襯衣上……
“小葉同誌,外交無大事!”
這次,連趙成義的臉色都有點掛不住了。
“馬上就會有了。”
葉士釗認真的回答。
“……”
一時間,這間寬敞的臨時辦公室裡落針可聞!
實在不是什麼其他的原因,完全是無因無話可說,對葉士釗如此坦誠的承認,又如此武斷做出結論,大家實在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了。
“額,要不大家今天先回去吧。”
好半天,趙成義才揮了揮手讓眾人散會,這會是肯定開不下去了。
“技術沒有問題,不過要請趙書記幫個忙。”
等人都走了,葉士釗才在一旁的沙發上坐下來說道。
“我就知道你小子肯定有什麼損招!”
趙成義聽見葉士釗這話才回過神來,指著葉士釗的鼻子笑罵了一句。:
“說吧,有什麼要我幫忙的?”
“我要找一個人,叫楊光榮,現在應該是江南大學的老師。”
楊光榮是上一世葉士釗的老師之一,葉士釗今天提出的新型渦輪傳動技術就是楊光榮研發的。
隻不過,那是9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
90年代後,隨著楊老提出的新型渦輪傳動技術,徹底取代了日立現有的核心技術,才讓日立不得不轉型輻射滅菌行業。
但那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十幾年的時間,讓日立為轉型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毫無疑問,後世的日立轉型是成功的。
如果想要對付日立,除了斷掉其輻射滅菌的後路之外,最重要的,當然是讓這項技術提前問世,讓日立提前麵對危機,沒有之前的準備,日立麵臨的,將隻有滅亡一條路可以走。
葉士釗不信奉什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話,多等一天都算是被日立賺到的。
但想要讓這項技術提前十幾年麵世,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葉士釗後世隻應用過這項技術,對於這項技術的關鍵要點和數據一無所之,這就是葉士釗為什麼要找楊光榮的原因。
“就這麼點事?”
趙成義突然有點委屈了,自己好歹堂堂一省委副書記,到了這家夥眼裡,就隻有跑腿打雜的份?
清了清嗓子,趙成義正準備叫自己助理回來處理這個事情,葉士釗已經笑著接著開口了:
“當然,還有要求,我想投資一百萬讚助楊老師的研究,但需要一個省委給我一個名目和立項。”
“讚助研究?”
趙成義還有點轉不過彎來。
如果葉士釗記得沒錯的話,1978年,楊光榮才剛剛有了對於這個項目的一些設想,還沒有正式展開研究工作。
葉士釗已經估算過關於這項技術麵世的時間問題——以他對這項技術的了解反向啟發楊光榮的研究思路,再加上足夠的資金投入,用不了一年時間,他有信心把這項技術砸出來。
但這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現在是1978年,在這個個體經營都還沒有完全放開的年代,想以個人名義讚助科研項目不說絕對不可能,但其中的難度是絕對可以想像的,更彆說出了成果之後,以個人名義擁有這些研究成果的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