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好。”
佐田雄繼主動向楊光榮伸出手,熱情的招呼,雖然不太可能和楊光榮有太多交集,但對於這位能讓日立和葉士釗都高度重視的學者,佐田雄繼等人都足夠尊重。
一群人閒聊了一會便登機啟程。
看著飛機迎著朝陽離開地平線,川島涼賴和京田次郞相視一眼:
“我想我可以試試,讓我們良性競爭,不知道會不會有另一番天地。”
這次川島涼賴主動伸出手,眼裡有著搖曳的火光。
“一起加油。”
京田次郞倒是更坦然的握過川島涼賴的手說道。
兩人相視而笑,望向正在飛向遠方的飛機,那個人的這次東京之行,或許沒有他們想像有那樣,讓他們之間分出勝負,但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或許,同行之間,並不一定是一爭高下,共同繁榮,或許不失為另一種解題方式。
而此時的飛機上,楊光榮正在興奮的和葉士釗聊著此行的見聞:
“小葉同誌,果然和你說的一樣,有了數控機床,之前困擾我的不少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不過,日立的技術倒是有些出忽我的意料之外,他們解決鑄砂的方式居然和我們的土辦法有著同功異曲之妙,不過是個簡單的升級版,但之前的不少學術論文裡麵,可是把這種工藝誇上了天。”
“不過,也許大多數事情都是這樣,做到極致了,自然就有不同的意義……”
楊光榮這次可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這幾天像海綿一樣瘋狂的吸收各種知識和見聞,早就想找個人一吐為快了。
三個多小時的旅程,他幾乎一刻也沒停過。
葉士釗隻是微笑著聆聽,時不時利用自己的見聞給出一些意見或表示認同,又或者是對某些工藝的發展提出見解。
直到飛機帶著巨大的轟鳴聲落地,楊光榮才意猶未儘的結束了這場已經讓他有些醉意的談話。
“我還以為葉先生是做水泵的,沒想到葉先生對其他的工程機械居然也這麼了解。”
雖然聽不懂楊光榮和葉士釗的具體談話內容,但從楊光榮的狀態和比劃上也能猜得出來,這一路,楊光榮和葉士釗在聊的,應該都是專業方麵的知識。
要知道,哪怕不了解楊光榮其人,但以日立都要爭搶的人才,其專業水平可見一斑,可這樣的人卻和葉士釗聊了一路,單從這點,就足以讓佐田雄繼震驚了。
這也讓佐田雄繼對這次的龍國之行多了幾分信心。
畢竟,打造龍國水泵地域優勢是葉士釗提出的概念,一個有商業頭腦還有強悍的專業技能的人才,瞬間就讓這個方案多了數倍的可靠性。
“略知一二而已。”
葉士釗謙虛道。
此時的機場外,趙成義正帶著省委的一眾官員嚴陣已待。
雖然葉士釗是在機場上遇上佐田雄繼等人,但葉士釗還是在征得幾人的同意後,給趙成義打了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