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誌:“不是我大舅的事。”
“程家的人,都跟我來。”程族長在沈曜趕來的騾車上喊人。
呼呼啦啦的,大家迎上問什麼事時,程族長道:“到家說,堵個村口不好看。”
他們跟著程族長離開了,黃家管家的人卻和沈誌他們搭著腔說話。
要說,沈家村的姑娘是香餑餑,兒郎們也照樣不差。
多少都認兩個字,去年沈家還開了作坊,不出門都能掙錢。
沈曜這邊把車給程懷謙,小聲和沈誌言語幾句,他們就和沈笑揮手,和村民們招呼後先去大舅家了。
村民們就見沈笑把瀟氏孫氏扶上車。
蔣氏跟上車道:“七兩,我和你們一起去。”
瀟氏張張嘴沒有說話,就看到又有兩個程家婦人也坐上了車。
她們被前後夾在了中間,都找不到機會和程懷謙說話。
沈笑則是和蔣氏聊著做紅薯蜜條的事。
她道:“蔣奶奶,要是自己家吃,蒸兩個時辰後切片曬三兩天,八成乾的時候吃最甜。”
有一婦人問:“那要是想拿去賣呢?
我那口子在通州捎來的白薯乾,放的更久,還吃著又甜又勁道。”
瞧,沈笑就知道,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總有善於鑽研的人研究出各種美食。
她笑道:“那就費勁了,聽說要幾蒸幾曬才能做好。”
“自家吃,咱不去費那個勁兒,你蒸一鍋去賣,還不夠柴禾錢。”蔣氏就拍腿道:
“七兩,我可聽說了,你家麥子去年收的不老少。
你十七嬸回來說,她家也種一畝你們的麥種。
今年要是還有,記著給老婆子留點。”
“行呀。”沈笑知道,十七嬸是程家的閨女,她道:“我們幾家前年沒有種冬小麥,都種了點紫雲英肥田。
沒有想到,東窪那兩畝種出的麥子會比往年多三四鬥。”
“咱農家人,多一鬥都高興半天,蔣嬸子,回頭我們一塊種唄。”另一位程家婦人道。
“那得問七兩有種子沒。”蔣氏她們都盯著沈笑,希望她說有。
沈笑想了一下,她去年霜降前,把麥種全換成了空間裡種過的,除卻八畝半坡地產量不確定,剩下的十二畝,應該都能達到近三石。
會有五千來斤,大概可以種二百畝地。
她道:“多的沒有,一兩畝的種子應該差不多的。”
“好好,說定了,我們回頭去換,買也行。”蔣氏高興的哈哈笑。
縮在車中間的瀟氏直皺眉頭,不就多十幾二十幾斤麥子嗎?
她那些田產,每年光收租都好幾千斤,沒見識。
暗暗腹誹又鄙夷車上幾人的她,抬眼就見沈笑掃來的目光,陡然間,她的背駝下去了。
她攢下的家產,都沒了,沒了呀。
沈笑隻一眼,就不再看瀟氏,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等程大叔回來處理吧。
她剛剛也沒問二哥,大伯和大哥上午能趕回來麼。
幾裡地的路,趕車很快就進了縣城,回春堂的裘大夫今天也在,略一問診,連藥都沒開就讓人回去了。
程懷謙找了牙行,很快在縣城給瀟氏兩人租了房子。
沈笑到地方一看,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