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天源學院(1 / 2)

私立學院並非是為了培養修仙強者,更多的是培養能夠治理國家的人才,因此對境界的要求相對較低,這也是建立在大康王朝廢除了按照境界授予官職的製度上,由此可見大康皇帝的高瞻遠矚。

而王南楠在得到王泰之的一係列反饋後,也做了充足的準備。

其學院的地點,王家在黃天道都城附近購買的相當大一片土地,在此基礎上建設學院的各種建築。

硬件上的事情通過靈石都能解決,而軟件上尤其是師資力量,王家族人,尤其是那些參加過科舉的族人將擔任初級教師,目前正在各地任職的王家族人,也將時不時回來授課。

王家一直以來聘請的諸多大儒將承擔重要學科的教授,這一點上王家已與這些大儒建立好了協議。

其次便是招生,王家所建立的學院,招募的學員均來自黃天道的普通修士,隻要通過入學考核便可。

至於學院的名稱,王南楠將其定為天源學院,取自於王家發家的天源修仙界,也算是紀念曾經。

還有,就是學院第一任院長一職,由王糯擔任。

王家作為一個大家族,自然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做貢獻,因此私立學院的建立對王家好處也頗多。

一個是能夠借此宣傳王家的名聲,擁有一個好名聲,對一個家族,對其中的族人來說,都是利大於弊的。

再者從天源學院畢業的諸多平民學生,王家也可以進行招攬,算是自己為自己培養人才了。

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科舉,加之現在的科舉隻有一條路徑,通過的修士已經少了許多。

大康王朝建立了這麼多年,先後廢除了大量爵位,又廢除了以境界選拔官員的製度,加之科舉製的施行,讓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的官員已經補充的近乎完美。

後續的科舉所選拔的官員隻不過是填充之前剩餘的少量空缺,以及部分因各種原因被罷職的官員位置罷了。

因此每年通過科舉的人數相比於最開始時數量大幅度縮水,也要讓科舉更加艱難。

至於大康王朝武將方麵的選擇,這個這完全按修為境界劃分,畢竟武力決定一切,因此沒有開設武考科舉。

這些事情並非隻有王家知曉,而是整個大康王朝都非常熟悉。

為此,私立學院在各地興起,如雨後春筍一般湧出來,單是黃天道就有近百家私立學院誕生,遍布各個城池。

而王家所建立的天源學院,憑借雄厚的資金、豪華的教學設備,王泰之的站台以及王家湧現多位官員的實力,受到許多普通修士的追捧。

在一年後天源學院正式招生時,場麵極度熱烈,無數從各個城市趕來的修士將天源學院圍的裡三層,外三層。

如此重要且熱鬨的場景,王南楠並沒有出席,而是來到萊陽城旁邊的一個凡人學院。

王家除了建立招收不同修士的學院外,還在黃天道下轄每個城池都建立了一所凡人學院,將其設立為天源學院的分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