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和微微的服裝店開在市中心的一條街上,店麵不大,但裝修得挺有味道。宋青是個有點文藝範兒的青年,微微則是那種看起來溫柔但骨子裡有股韌勁兒的姑娘。兩人合夥開了這家店,生意不算火爆,但也過得去。
這天下午,店裡沒什麼客人,宋青坐在櫃台後麵,手裡拿著一本《縫紉機發展史》,看得入神。微微從後麵走出來,手裡端著兩杯咖啡,遞給宋青一杯。
“又在看你那本破書?”微微笑著問。
宋青抬頭,接過咖啡,抿了一口,“這可不是破書,這是商機。”
微微挑了挑眉,“商機?你不會是想把店裡的衣服都換成縫紉機吧?”
宋青笑了,“你這腦回路也太跳躍了。我是想,咱們店裡可以增加一個自助做衣服的項目。”
微微愣了一下,“自助做衣服?”
“對,”宋青放下書,認真地說,“現在年輕人都喜歡dIY,咱們可以引進幾台高級縫紉機,讓顧客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做衣服。”
微微皺了皺眉,“這能行嗎?咱們店本來就不大,再弄個縫紉機,地方就更小了。”
宋青擺擺手,“地方不是問題,關鍵是創意。你想啊,咱們店裡要是能提供這種服務,那不就成了一家有特色的店了嗎?”
微微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思考。宋青也不急,靜靜地等著她的回應。
“行吧,”微微終於開口,“不過你得先做個市場調研,看看這玩意兒到底有沒有市場。”
宋青笑了,“放心,我早就想好了。”
宋青的行動力很強,第二天就拿著筆記本電腦,跑到附近的大學和商業區做調研。他設計了一份問卷,內容包括顧客對自助做衣服的興趣、願意為此支付的價格等等。
幾天後,宋青拿著厚厚一疊問卷回到店裡,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
“怎麼樣?”微微問。
宋青把問卷放在桌上,“結果還不錯,大部分年輕人對自助做衣服很感興趣,尤其是大學生和年輕白領。”
微微翻了翻問卷,“那價格呢?他們願意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