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變化還真是夠奇特的,這些小家夥現在還算是常識中的螢火蟲嗎?”
經過一個多月的變化,此時荊林騰葉內潛藏著的無數螢火蟲早就變了個模樣。
銀白色帶著光澤的甲殼,甲殼下銀白色的透明飛羽,還有這其中稍大個頭的甚至都有成人兩個拇指大小了。
現在的這些螢火蟲早就不是荊林兩個月前見到的螢火蟲模樣了。
在荊林頂端那巨大‘騰冠’下的騰葉間,此時大概有著近四百隻全身瑩白的變異螢火蟲正發出的聲音來回爬動。
這些螢火蟲充滿了活力,它們正用著自己的嘴分泌著粘液來回不停的編織著自己這支新生族群的巢穴。
而它們的粘液則是透明的,看起來很像是金絲燕燕窩的顏色,沒有任何一點雜質看起來晶瑩剔透,並且讓人有著一種異樣的食欲。
不過這種食欲荊林覺得常人最好不要在這些螢火蟲身上嘗試,因為此時這些變種過的螢火蟲可不像它們表麵上表現出的那麼溫順。
因為在這一個月裡,這些變異的螢火蟲殺死的同族至少是荊林滕冠上現有的變異螢火蟲數量的兩倍左右。
這些變異的螢火蟲非常排斥未變異的螢火蟲聚集在荊林身上來,凡是輕率的接近荊林滕冠的螢火蟲大多都會被銀白螢火蟲咬死或驅離。
總之現在荊林‘滕冠’上的螢火蟲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當然它們的這種領地意識暫且隻是表現在同族身上。
但也不排除以後這些螢火蟲會具有更強的攻擊性,畢竟現在的它們都已經自學成才般的開始築巢了,這種生物突然改變自然習性的事例在自然界可不多見。
綜合荊林這幾天的觀察,現在的這四百多隻變異螢火蟲在習性上大概有著三個變化。
一、群居、築巢;
二、趨光性增強、月光下最盛,白天也會例外的偶爾飛出陰影地帶;
三、不再吸風飲露,已改食草木汁液與昆蟲(雜食)。
也不知道基於什麼原理,這些變異螢火蟲雖然已經改變現狀開始吸食草木汁液,但它們卻並不在荊林這株怪異的藤蔓上下口,給人的感覺反而頗有些像是它們正在保衛荊林一般。
“兔子不食窩邊草?還是說這些變異螢火蟲對於自己這株改變了它們蟲生的藤蔓產生了共生觀?”
想到共生關係,荊林細細琢磨還真琢磨出那麼一絲味道。
想想自己每個月夜吸收月華時這些螢火蟲環繞拱衛自己的場景,這難道不就是它們變異的契機嗎?
而以此為紐帶,這些螢火蟲本能的便與自己締結了一種共生關係?
同時,與這些變異的螢火蟲一般,自己藤蔓盤繞而成的冠狀頂端那些‘綠豆鳥’不也是基於此才開始築巢的嗎?
此時,在荊林那直徑約五六米長的環形傘狀頂端的騰葉間,十八個鳥窩正錯落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