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心湖功?龍門炁?天罡訣
“對了!你說的棄疾,可是早先師父和丘師弟帶回來的那個孩子?”馬鈺轉移話題,對王處一問道。
王處一點頭道:“是的,他叫辛棄疾,原本看丘師兄的意思,是有意收他入門,但或許是丘師兄太忙,此事便這般耽擱下來。”
“不過他的天賦很好,全真大道歌早已入門,如今功力也是不差,劍法、掌法、輕功同樣都練的不錯。如果願意出家,那咱們全真教的第三代算是有了領軍人物。”
王處一沒有提的是,辛棄疾的祖父辛讚如今也是新朝的兵部高官。
全真教上下皆有默契,那就是無論山下的身份如何,上了山就是普通弟子,具體再分配什麼位置,那便全看山上的修行。
可以說,丘處機定下了方向和方針,而王重陽與馬鈺,一在朝堂,一在山野,有著足夠的默契,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便已經在為以後製定規矩。
他們的思維還沒有超拔到丘處機的程度,所以在他們看來,人終有一死,那麼人死之後,維持秩序不亂的,便是潛移默化之下,大家都認可的規矩。
至於後來者覺得規矩陳腐,想要改弦易轍。
那又是後來的事情。
“孩子們的事情,讓他們自己想清楚,咱們不能做多餘的引導。”
“何況,上山和下山,也並不絕對,山上久了想下山,便下去,山下覺得不舒服了,想躲幾天清閒,那便上山,隻要不是太過隨便,咱們何必弄的那般固執?”馬鈺笑著說話,看的很開。
全真教三教合一,守了和尚們同款的清規戒律,卻又多鬆了些人情與溫度。
當然,其中尺度,還是需要掌握好。
不能把好好的全真山門,弄成個藏汙納垢之所,山下惹了是非,便上山出家當道士,時而風頭過了,覺得山上清苦,便又還俗下山去禍害一方。
那便違背了初衷本意。
無論如何,武林中人絡繹不絕偷摸上山的事情,既然有了個章程,那馬鈺也算是放下了心口的一塊大石頭。
殿內師兄弟幾人做了決定,那消息自然便很快傳了出去。
以如今全真教惹人注目的程度,很快就會傳遍天下。
武林因而又是一場沸騰與轟動。
甚至會因此對天下各國的武林人才,造成一種虹吸效果。
這當然都是後話。
······
此時的丘處機,卻是抓住頭緒,創出了他這一脈武學的‘築基’法門。
丘處機將其命名為‘心湖功’,聽起來不是很厲害,也沒有什麼額外更多的深度,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
這套心湖功,不擅長積累功力,也不擅長於滋養身體,更不擅長於搏鬥廝殺,各方麵的表現,都可謂平平無奇,但唯有一點,此功小成,便可照見心湖,於心靈之中窺見‘我’。…。。
這是丘處機在這門武功裡放著的唯一‘難點’。
一門好的基礎內功心法,便該如此,有亮點···但不宜太多。
因為亮點多了,也就意味著難度高了,門檻也高了,將九成九以上的人擋在門外。
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厲害吧!優點可謂多多。
但偏江湖上名聲不顯,就是因為它的優點太多了,門檻也太高了,一般人壓根沒機會學會。
風清揚苦苦鑽研一生,都沒有能完全摸透,令狐衝資質不凡,跟著學了一段時間,也隻能勉強入門,一直到笑傲故事線走完,也都才算是掌握了三成左右。
丘處機可以讓一門內功心法裡,都是亮點,都是玄機。
但真弄出來,除了他本人,旁人再也彆想學成,那費儘心思的弄這麼一出,所為何來?
創功、創法,首先一條,便是懂得取舍。
這方麵,無論是王重陽,還是張三豐,都做的很好。
心湖功沒有彆的亮點,隻有功力深厚些了,照見真我這一條。
然見‘我’習功,便可使真氣之中,打上更多的精神烙印,靜候時機。
人生而是不公平的,財富、地位、掌握的資源這些不提,單單是智商、根骨上的區彆,便能讓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拉開絕對的距離。
有時候人與人的差彆,會比人與狗的差彆還要來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