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春闈會試,陸天明真沒注意。
原來官場把刺殺與會試聯係到一起,這是每個王朝的‘政治正確’,難怪整個官場竭力消除影響。
他們不是不做人事,是不能‘上當’。
貢院就在崇文門旁的明時坊,定遠侯就在貢院旁邊,武靖伯、恭順侯、豐城侯距離都不遠。
駱養性、西寧侯、曹化淳過年就在忙活此事,錦衣衛、禁衛、淨軍,皇帝‘家丁’性質的軍士負責裡外安全,他們真沒心思與陸天明掀大案。
其實一過上元節,很多舉子已經到京城,二月份崇文門附近遍地儒袍,陸天明這次真得閉嘴了,鬨事會惹惱天下讀書人。
二月初八,皇帝令首輔周延儒為辛未科主考官。
這是皇帝支持周延儒擴大影響力,收服門生的信號,本科進士將來都得稱呼周延儒座師。
二月十八,東城和崇文門附近禁止一切婚喪大事,上萬名兵丁來回巡視,不得喧嘩聚集。
三場考試完畢,立刻閱卷,三月初五公布杏榜貢士名單,陳於泰高中會員頭名,吳偉業第二。
官場和舉子突然炸了,因為陳於泰是周延儒同鄉,兩家還是姻親。
吳偉業更牛,與張溥同為複社,與周延儒有師生之名。
堂堂首輔,竟然操縱會試,眾人再查一遍榜單,果然有周延儒很多學生,不僅張溥、吳偉業在其中,還有楊廷樞、吳昌時、陳子龍等複社成員。
過分了,太過分了。
陸天明在皇城角落都聽到了官場的吵鬨,他算長見識了,關外東虜肆虐、西北流賊肆虐、中原大災遍地,朝臣不做正事,卻在互相吐唾沫。
周延儒被冠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罪名,製造掄元。
掄元乃應試首名,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都是掄元。
貢士接下來參加殿試,不會有人落榜,皇帝重新排名後稱呼進士。
製造掄元,是說周延儒給皇帝提供了兩個名字,名義上壟斷狀元,實乃操縱皇帝。
嘰嘰喳喳、嗚嗚啦啦吵了三天,陸天明以為皇帝會出麵平息。
沒想到更嚴重了,周延儒開始反擊。
大明朝彆的不多,就是黨多,齊、楚、浙、昆、東林、閹人、閩人、西人、秦人…
會試之後,烏程黨新鮮出爐。
即溫體仁、閔洪學為首的浙江省湖州府烏程縣人,及其麾下黨羽。
一次科舉,變成周黨與烏程黨的掐架。
三天後,湊熱鬨的官員發現不對勁,立馬抽身看事態。
兩黨涇渭分明,一方彈劾徇私舞弊、欺君大不敬,一方彈劾禍亂中樞、滋事漁利。
又三天後,皇帝滿意了,製衡達成,宣布親自觀看會試卷並舉行殿試。
三月二十,殿試重新排名公布,陳於泰狀元、吳偉業榜眼,名不見經傳的夏曰瑚為探花。
一甲進士及第三人,二甲進士六十七名,三甲同進士七十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