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隻會定勢,不會殘局(2 / 2)

“嗯?晚輩截留遼西人?怎麼聽起來有點齷齪。”

“不不不,你這是朝堂的思維,與將門打道不能這樣想,他們非常直白,就是想與你交朋友,騎軍不是軍戶,是遼民,他們也想讓家眷安全,但他們與彆的遼兵又是兄弟,明白了嗎?”

陸天明大概意會到了,“建立信任啊?!”

“沒錯,就是這麼回事。”

陸天明搖搖頭,“看起來沒問題,但這種事幾百人、上千人毫無效果,幾萬十萬人才行。

客軍到遼東,哪個不被坑?渾河血戰,遼兵眼睜睜看著白杆軍與女真血戰,等女真人渡河後,他們又眼睜睜的看著戚家軍與女真人血戰,這場戰事把大明將官打寒心了。

晚輩明白,遼沈的遼人現在更與女真人親近,女真隻有三萬青壯,三萬蒙兵,一多半還是漢軍,但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那裡公平,漢軍能出人頭地,軍功不會被上官搶走,這就是人心。”

周延儒突然撲哧笑了,“陸天明,你看問題太想當然,還記得老夫在建極殿跟你說過什麼嗎?有銀子沒用,有軍械也沒用,誰都不是神,要做大事必須找人支持,一點一點夯實基礎才能做大,你乾嘛總是想著一口吃成胖子?”

陸天明摳摳鼻子,還是搖頭,“祖大壽這種人,根本不是忠君愛國,也不是忠孝節義,純粹是為了他祖家…”

孫承宗突然伸手拍胳膊打斷他,“天明,你說的是實情,但你的想法是錯的,大錯特錯,你不能盯著祖大壽這個人,剛才說的挺好,朝廷對遼人失心了,關外不信任關內,你怎麼又繞回來了?”

“呃~閣老心胸寬闊,晚輩還得練練。”

飯菜來了,幾人端起碗吃菜,孫承宗與周延儒小酌一杯後,才慢慢說道,“遼西遇到的是人性問題,不是忠誠問題,天下將門家家有一個祖大壽。

遼西有六萬營兵,十萬邊軍,三十萬百姓,那地方人太多了,離開朝廷活不了,所以他們就是忠誠的大明人。

若祖大壽能養活五十萬人,那他就是努爾哈赤,若他能養活二百萬人,那他就是藩國。

換一個人去也是想同的結果,這不是祖大壽的問題,就算換你去,當你能養活二百萬人的時候,同樣會有人逼你做藩王。

天啟元年,廣寧潰敗七百裡,關外三十萬大軍嚇破膽,隻有祖大壽帶著父親祖承訓留下來的八百名家丁留守覺華島。

若努爾哈赤進入遼西,那祖家就是女真的將門,現實是努爾哈赤沒有能力進入遼西,那祖大壽就是大明的英雄。

天啟三年,老夫出鎮遼西,放眼關外,隻有祖家還沒有被嚇破膽,他們兄弟收複城池三十餘座。

老夫能怎麼做?他們是遼西的榜樣,沒有他們,關內的逃民都不敢回遼西。

但老夫也不能給祖家大任,隻能分散功勞,把祖家人全部提拔,個個是遊擊、參將、副將。

祖家兄弟和子弟遍布中下層,幾乎每個兵堡都有祖家人。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他們會彼此信任,彼此壯膽,再也不會一潰千裡,同時也不怕他們反叛。

天啟六年,寧遠大捷,副總兵的祖大壽熬出頭了,他與袁崇煥成了搭檔盟友,文武之間的特殊盟友。

大明需要這場勝利,但大明不需要他們這種關係,老夫當時在家無能為力,眼睜睜看著這兩人狂妄欺君。

袁崇煥是個急性子,短時間就讓祖大壽與滿桂、趙率教平起平坐,還把祖家的官職齊齊拔高一階。

順利排擠走滿桂,連薊遼督師王之臣也無法節製袁崇煥,這是取死之道的開始,遼西能活下去靠的是朝廷,不是你袁崇煥。

可惜啊,文武合力的權力太大,袁崇煥完全主導了關外事,竟然與黃台吉頻繁聯絡,竟然殺了朝廷在東江哄著的毛文龍,連內閣都壓不住。

崇禎二年勤王的時候,他竟然要挾朝廷節製天下兵馬,祖大壽都被他的狂妄嚇壞了,他自然死了。

現在的祖大壽,或者說遼西的將門,他們自保之力足夠,但他們也失去了進取心。

因為他們害怕功勞太大招來殺身之禍,這是大明以文禦武的必然結果,沒有一個強力的人罩著他們,遼西根本不敢進攻,他們想都不會想,這就是你看到的祖大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