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聲音突然變冷,“感謝陸卿家陪本宮解悶,滾吧。”
陸天明沒有滾,起身擺擺手,“娘娘還是沒理解微臣在說什麼,咱們還是說武曌,您好好意會一下則天大帝的智慧。
武曌三十六歲的時候,高宗身體欠佳,武後開始代君處理朝政,她在自保和博弈中治理李唐,二十年間,順勢獲得絕對的帝王聲望。
武後召集民間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借機令修書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寒門賢士從此參與李唐國策。
五十歲的時候,武後上表建議十二事,全部成為唐朝基本國策,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墾田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者必加懲罰,編《兆人本業》頒行天下,影響李唐二百年。
五十九歲的時候,高宗病逝,中宗、睿宗又被關隴貴族控製,武後臨朝稱製,自專朝政。
說她殘害李唐宗室是屁話,是他們想弄死武後,人家反擊,他們失敗了。
此後七年間,武後大刀闊斧治理,為開元盛世奠定了絕對的政治基礎。
她下令製造銅匭,置於洛陽宮城,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後都親自接見。
這就是史冊中從未見到的言路暢通,帝王與平民直接溝通的渠道,天下百姓早已心悅誠服。
武後當政,擴大科舉、進一步限製門閥。被文人吹上天的唐太宗,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武後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
這是絕對的差距,武後的功勞被人隱藏了。她不問出身,量才任用,人心聚大江,這才是煌煌天道。
當政期間,到處有人汙蔑武後貪婪社稷,殘害宗室,頻繁有人起兵,認為一個女人不會得到彆人支持,幻想成為彪炳史冊的英雄,現實給了他們血淋淋的回答。
藩王、公主、刺史、大將軍…七年間叛亂此起彼伏,多達五十多次,規模最大三十萬叛軍,均被武後輕飄飄幾句話解決,士兵更願意相信武後,而不信所謂的皇天貴胄。
接下來就簡單了,她已是事實上的人心皇帝,根本不需要篡位,臣子需要安全,武曌自然當了皇帝。
敗吐蕃、重置安西都護府,伐契丹、草原平靜,武周一朝政通人和,限製門閥剝削百姓,經濟文化賽過太宗。
武曌在西域打下來的疆土,到現在漢人都沒有恢複,一個女人睥睨史冊所有皇帝。
她是堂堂正正的陽謀皇帝,自然會把帝位還給自己的兒子,什麼狗屁神龍政變還朝,某些人在搶功勞而已,八十二歲的武後是老死的,戰勝她的是生老病死的天道,不是某些趁人之危的膽小鬼。
娘娘您是皇後,且是當今陛下正統名份來源,微臣不知背後有什麼原因,但您坐鎮國本大宮,是實際上的皇太後,這就是聲望。
您是皇族,做事要堂堂正正,彆學陛下一樣,被臣子困在陰謀中。
太康伯受傷,您要儘孝道,這樣堂堂正正的理由就在您麵前,何須某人幫忙。
誰給皇帝使絆子,你就給誰使絆子,您是女人,您是正統,凡遇不公之事,您可以到文華殿、武英殿當麵痛斥那些文武大員。
手握正統,心懷正義,無所畏懼,為大明呐喊,為百姓呐喊。
大明朝比李唐言路開放多了,不出三五年,就會有人依靠您發聲,到時候您就是堂堂正正的皇權正統,您就是煌煌天朝的國母。
屆時您還會什麼都沒有嗎?武曌用三十年才能做的事,您用三年就可以,不為竊權,隻為自由,您是您自己的救世主,不需要靠任何人,彆人也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