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軍都督府公房隻有五個人,張維賢父子、成國公、定國公的小公爺、鎮遠侯,加上自己和李開先,不過七個人。
陸天明左右看看,坐到張之極身邊。
剛坐下,英國公就給了他答複。
“林丹汗突然鬨事,隻有一個目的,讓你們無法剿匪。”
陸天明渾身僵硬,再次感覺到徹底寒意。
自己成了‘記憶’中的曹文詔。
老曹被調離,王樸才有機會放流賊進入河南。
這就說通了。
但陸天明更想不通了,什麼人能同時掌控兩京、內閣、東虜、流賊,這需要多少人力財力的配合?比皇帝還皇帝的權勢。
張之極踢了他小腿一腳,“怎麼嚇成這鬼樣子,你不該是這點膽氣吧?”
陸天明緩緩回神,沙啞嗓子問道,“公爺,誰有這樣的控局能力?他們害怕我與曹文詔合作,短時間滅匪?”
張維賢輕咳一聲,“大明朝堂製衡雖然一直在變,但總體是平衡的,因為外麵延伸出去的勢力很平衡,你就算幫助我們短暫取得優勢,對方也很快有能力調整,讓我們也存在劣勢。”
“也就是說,偷史料遙控後宮與塞外布局在同步進行?”
“沒錯,京城內外、大明內外,雙管齊下。”
“可這是賣國,這是赤裸裸的背叛祖宗。”
公房突然陷入安靜,張之極苦惱說道,“天明,若你一直是這種想法,那就不要參與大事了,趕快與菁菁成婚,回家哄婆娘照顧孩子去吧。”
他這立場太突兀了,陸天明詫異看一眼自己的正牌嶽父,“我的確不想參與,也想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可王八蛋不讓啊。”
鎮遠侯搖搖手示意他們彆吵,“咱們是談如何解決問題,不是討論問題哪來的。”
沒錯,說的對,陸天明突然明白宋裕本的那句話:京城的事你不去碰,他們就會被自己反噬,你去碰一下,倒黴的就是你自己。
想到這裡對幾人拱拱手,“他們不是對咱們釜底抽薪,是對皇帝和大明釜底抽薪,想必公爺會安排我拿銀子去山西,火速收攏物資到河套更換戰馬皮子等物資,完成單方麵走私,讓林丹汗把三千東虜騎軍送回遼東。我們有了戰馬,但失去了糧食,有了練兵基礎,但失去錢糧剿匪。”
張維賢點點頭,“沒錯,這是最快的辦法,但這個過程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我們需要一位核心人物出使河套。”
“晚輩明白了,欽差是表麵身份,出使河套才是實質。”
“你還是不太明白,出使也沒什麼實質事情可談,就是一個單純的生意,主要是我們不得不做這個生意。
生意造成的後果才是真正的麻煩,也就是說,剿匪和禦虜之間,我們隻能顧一頭,必須接受現狀。
你與林丹汗完成這次走私,山西就沒有糧食讓你和曹文詔去作戰,所以我們給你多少兵都是一句空話,山西養活不了曹文詔以外的第二支軍隊,五千人都夠嗆。
你讓東虜今年沒有任何收獲,讓走私生意沒有任何收獲,讓林丹汗沒有任何收獲,所以咱們今年也不會有收獲,最終的結局大家還是平手。”
陸天明頹廢至極,低頭無精打采說道,“晚輩聽您安排。”
“老夫沒什麼安排,不會強迫你,你若不去,老夫就讓之極的舅兄泰寧侯去,你若想去,那你就自己想辦法處理這些事,老夫不可能給你一直喂奶。”
“晚輩去啊,必須去,不出去在京城能瘋了。”
張維賢深吸一口氣,對他鄭重說道,“不要總想查清誰在耍心眼,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早告訴過你了是一群人,他們是邊將、是豪商、是藩王、是大地主、是中樞大員。
或許還有幾個奸細,否則東虜不會繞道進攻漠南,與天下大勢聯動。
不管怎麼說,他們在各自做事,就像咱們這樣,隻要大目標一致,具體誰來做、怎麼做,並不需要時刻商量。
陰謀對陰謀永遠無法做成大事,想改變天下大勢,必須堂堂正正的陽謀,用實力來改變。”
……………………
扯淡時間。
他們在利用大勢驅使東虜、流賊、韃靼人做事。
咱們發散一下思維,有讀者猜到誰在與南邊合流嗎?
猜到這個人,京城一切人和事都會清晰,很多坑就能填上,包括主角前麵混亂的各種猜測。
若無人猜到,接下來老夫再暗示暗示。
若猜到了,那就不說了,意會的內容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