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明和魏光緒喝完三壺酒,老頭都沒有回來。
經營晉東南必須有他們,還有沁水那位孫居相,問題有,但沒有東虜威脅迫切,一切等打敗東虜再說吧。
天色昏暗,陸天明甩甩頭醒腦,繞過隔斷牆來到客房。
灶火燒得很旺,煙囪就在頭頂,郡主無聊坐在炕上,她什麼都不會做,地下有位老婦給看火。
“嬸子忙去吧,晚輩自己可以生火。”
老婦聽懂這句話了,“欽差真客氣,您夫人也漂亮,是個好生養的婆娘。”
陸天明笑著點點頭,她出去帶上門。
郡主立刻到炕沿膩身上,“四天了,終於能睡個好覺,行軍帳篷太小,您都沒有好好疼人家。”
陸天明對她這樣子還真沒什麼抵抗力,不一會就滾一起…
有酒有菜、有火有炕,舒舒服服抱著,早早入睡。
咕咕鳴~
嘹亮而又陌生的聲音。
陸天明和郡主齊齊驚坐而起,接著又是汪汪的狗叫聲。
此起彼伏,到處是叫聲。
雞犬相聞。
此生第一次感受這個詞,莫名覺得開心,這才是人間嘛,在王官穀大院還真沒這麼熱鬨。
陸天明往灶火添了幾根柴,火光照射到屋頂,立刻亮堂起來。
扭頭看到郡主對著他發呆,兩人對視一眼,撲哧笑了。
“欽差被雞犬嚇醒,可不要告訴彆人,太丟人了。”
“咱們睡的太早了,大概是醜時,天亮還有兩個時辰,杏兒,問你件事。”
郡主頓時靠在胸口,“您說呀。”
“你是山西人,還是鳳陽人?”
“人家當然是山西人。”
“宗室的名冊全是鳳陽籍哦。”
“無聊,人家連鳳陽在哪都不知道,除了陽曲縣,杏兒還是第一次出門,才知道山西這麼多的山。”
“晉王資助陽曲縣學、太原府學、山西省學的秀才,你知道嗎?”
“他們的祿米還有彆的士紳給,分攤下來也用不了多少糧食,父王和大哥一直在做,以後也會做。”
“為什麼資助呢?”
“嗯?不應該嗎?”
“應該,為什麼呢?”
郡主眨眨眼,“因為他們是山西人啊。”
理所當然的答案。
堯舜禹傳下來的幾千年鄉土團結的習慣,能同化任何外來人。
他們從集體行為、變為潛意識行為、再到形成規矩、最後變為風俗,人人認同,人人守護,變成一種價值觀的力量。
外因根本不可能讓他們改變,得他們自己改變自己。
他們不是一個宗族,卻比外地同族還團結,本鄉本土若有爭執,他們會認為非常丟人。
這民風厲害啊,難怪山西士子數量、質量都領先北地其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