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很大,公爺讓妾身適當的時候告訴您,千萬不要相信徐希皋是對手,更彆相信他插手流賊之事,您一懷疑就上當了,定國公很可能被冤殺。”
“什麼意思?”
“當時大明公侯伯爵全部都在外鎮啊,徐文壁麾下有七個侯伯,鎮遠侯鎮守甘肅,同樣受徐文壁節製,這位小公爺與文臣走的很近,與潭綸、鄭洛、王崇古、楊博關係都很好,楊博有個女兒就是徐文壁的妾室…”
陸天明突然聽出點熟悉的配方,楊家給自己送了個妾室還在王官穀的軍營呢,
“等會,徐文壁不管具體事務,這是他貴公子的脾氣,還是被算計了?”
“沒有被算計,就是他個人的性格。徐家的確曾在陝西走私,但徐文壁從不管,而是交給都督府來做,也就是當時公爺的祖父張溶在總體監視邊鎮,妾身這樣的商號就是其中一家。
但英國公也沒那麼多精力,後來他在與鎮守宣大的成國公朱希忠博弈,把商道引向宣大,借用朝臣的力量逼成國公服軟。
這才導致向漠南走私更方便的延綏和寧夏漸漸失去商路,隆慶登基後勳貴撤回京,徐文壁與王崇古主持俺答封貢,邊商徹底跑到了宣大,依舊是英國公故意為之。
沒有當時定國公的配合,英國公也做不了這件事,所以兩府公爵在嘉靖朝末期就是完整的一體,定國公府事幾乎全部由英國公代理。
這些事外人不知道,您看到的文書,和文臣嘴裡說的京營三公鼎立,自始至終全部是假象,有人主事、必然得有人附庸。
到萬曆朝的時候,徐文壁喪子,且身體不好,更加不願管外麵的事,孫子徐希皋當時又是幼童,倒黴的是,萬曆九年到萬曆二十六年,英國公爵位連續四次交替。
當今英國公的父親和大伯均英年早逝,公爺的父親隻做了兩年公爵,萬曆十年到萬曆三十年,這期間英國公和定國公同時失去對勳貴的控製。
徐希皋自京衛武學後就一直在公爺身邊,公爺襲爵前二十年,乃一人掌兩府,這才把武勳又控製起來,徐希皋這樣的身份,可能會做暗事,但不可能控製藩王和流賊,更不可能殺您。”
劉妞妞敘述了一遍‘曆史’,沒告訴他具體結果,讓他自己想一下。
陸天明撓撓頭,“當時英國公張溶與徐階、張居正是盟友,他們一起拆撤了龐大而又浪費財政的京營,那就是說,英定兩位國公,把嘉靖朝勳貴聲望最高的成國公朱希忠算計而亡?
不僅如此,朱希忠死後,他的兒子、孫子、重孫襲爵接連自殺,族孫襲爵後戰戰兢兢,到如今成國公徹底變成了邊緣人。
朱家如此淒慘,原因竟然是英國公和定國公當時沒有掌控勳貴,預防朱家再次鑽空子,就殺了他們,讓朱家也處於癱瘓狀態?
公爵之間權爭太狠了吧,朱家與張家、徐家都是聯姻,上兩代國公之間竟然互相殺自己的姑父、舅舅、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