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一句…
起名困難症,的確是作者的老毛病,實在不想為章節名撓頭…
300章,其實就說了一句話:借來的權力不是權力。
有風無風皆自由,是說主角意會到了這句話,最終沒有被京城權爭影響,也沒有被親人影響,保持了清醒,決定離開京城,擁有自己的地盤,奪舍‘枯枝’快速發育。
要掀開不是陰謀的陰謀了,也不是陽謀的陽謀,權爭極致內耗下,明朝貴人千奇百怪的思維很多,等掀開以後,告訴大家這野史來源,以及背後的人性邏輯。。
總之,保持節奏,保持產量,為相愛的讀者努力,噢耶。
……………………
崇禎一把奪過周延儒手中的信,快速掃了一遍。
信是急信,內容其實不急。
裡麵有孫承宗的判斷,他從山海關到寧遠應對去了。
三天前,東虜騎軍突然到鬆錦一線,沒有攜帶攻城器械,倒是爬犁有一千多輛,與大明在進行斥候戰,遮蔽耳目。
祖大壽和孫承宗均認為這不是針對鬆錦的戰事,他們可以輕鬆應對。
若想攻打錦州,東虜至少得派五萬漢軍,而且這種天氣也不適合攜帶火器大打出手。
崇禎看後臉色陰晴不定,把信遞給張維賢。
周延儒則從張維賢手中接過王德化的信。
一百二十萬兩?
首輔眼神一亮,皇帝立刻道,“周卿家,這是罰臟銀,歸內庫所有,必須用於兵事。”
周延儒放下信搖搖頭,“陛下誤會了,微臣不是眼饞銀子,而是在想太行商號成立後有多少錢糧運轉。”
皇帝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剛被張維賢提醒過,沒有接茬,開始說眼前的事,“卿家認為東虜會進攻哪裡?”
“若隻有一萬人,哪裡都不會!”張維賢老神在在給了一個答案,“他們會壓迫漠南,繼續趕林丹汗過河向寧夏甘肅方向,但不會大規模接觸,真虜無法接受大量傷亡,這是我們早就有過的判斷,文武均一致。”
潛台詞就是宣大危險,東虜會順手劫掠兵堡,拿點出征費用。
更深一層的潛台詞,東虜在掃清商道障礙。
這時候該周延儒開口了,皇帝等了半天沒見他有什麼反應,“周卿家,你不是很急嗎?現在又啞巴了?”
周延儒好似有問題沒想通,拱手說道,“陛下,微臣剛反應過來,這有點詭異啊,千裡奔襲,就算是壓迫漠南,在鬆錦一線浪費時間做什麼?孫閣老與祖大壽發如此簡單的奏報,估計他們也在等東虜接下來的行動。”
崇禎眨眨眼,“他們故意為之,在看大明的反應?”
周延儒看向張維賢,後者深吸一口氣,“他們在等林丹汗與大明冬季的互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