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正好在詹事府,最近她隔三差五到後宮,進出次數多了,就到詹事府坐坐。
沒任何事,就是單純坐坐,這些編撰的屬官也習慣了。
這是好現象,持續一段時間,能說‘心裡話’了。
坐著一邊喝茶,一邊翻看成稿。
突然被內閣求見,大腦瞬間飛速旋轉,琢磨發生了什麼事。
正式國事,自然由周延儒來說話,
“娘娘,晉陝流賊肆虐,欽差三月絞殺二十萬人,鄉土遭殃,藩王薨逝,豪強壓榨百姓,如今山西蕩清匪患,清查土地,亂後急需歸治,陛下心念百姓,決定由太子西巡晉陝安撫、布施皇恩,請娘娘隨行照料,天下臣民感謝皇家。”
房內一時安靜,周延儒半天沒等到回應,抬頭看一眼,發現張嫣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眼珠子都定住了。
“娘娘?!”
張嫣渾身一顫,想起陸天明的告誡,做什麼來?
對,拒絕!
“為何去晉陝?大明有先例嗎?本宮是孀居之婦。”
“大明沒有先例,但娘娘駐守國本大宮,無人置喙。”
“無人置喙本宮就該去?大冷天的,為什麼?慈寧宮有長輩,陛下有母儀天下的皇後。”
“娘娘,昭太妃年長,皇後娘娘有孕,長嫂如母。”
“本宮還是不明白為何要去晉陝。”
周延儒有點牙疼,“國事艱難,請娘娘大義。”
“太子不到三周歲,你們就這麼狠心?”
“太子殿下由後宮內侍照料,一路不出暖轎,禮儀之事還請娘娘費心。”
“本宮還是不明白!如何說服天下悠悠之口。”
“天下都會感念娘娘大義,絕無人嚼舌。”
“於禮不合啊,周大人。”
周延儒回頭看一眼,溫體仁低頭無語,張維賢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張嫣又道,“回去吧,本宮怎麼能出現禮製問題,這不是給中樞難堪嘛。”
“不不不…”周延儒連連搖手,“娘娘,這是陛下、內閣、武勳的一致請求,請娘娘大義。”
“若是請長輩,仁壽宮的康太妃更合適,她閒著無事,不如出去溜溜腿。”
周延儒自己把自己繞進去了,重新說道,“娘娘,是國本大宮出巡,太妃不行。”
張嫣沒有被說服,拿起草稿緩緩翻起來,不搭理他們了,實則內心比他們還急。
張維賢無奈,自己推著輪椅向前,“娘娘,您必須去,欽差做的太好了,晉地到處是生祠,這是害他,若想做武勳,必須脫離這些虛名。
太行商號成立,原本欽差也可以,但他清查土地,歸田近千萬畝,性質完全不同,必須是皇家的名義。
陛下無法離京,隻能太子去,殿下年幼,隻能國本大宮隨行,老臣會安排至少八名侯伯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