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號,李文豫從宿舍樓樓梯走下路過值班室,就聽裡麵響起一道熟悉的聲音,“小李,你信來了,這十幾天問了我五次,總算給你帶回好消息了。”
李文豫大喜,轉身看到五十來歲的宿管大爺正在向窗外遞信封,接過來客氣道,“謝了劉叔。”
再客氣幾句,他看到來信地址是港島,心下把握大了幾分,轉身重回樓上宿舍了,四人間宿舍沒其他人,他拆開信封觀看,幾分鐘看完後欣喜的錘了兩下床鋪。
這是來自港島張幗榮,可能是本尊也可能是工作人員以對方口吻寫的信,內容是李文豫寄過去的劇本【海邊的荃灣】本子很好,對方願意以15萬港幣價格購買。
若李文豫還有其他更多想法,比如去劇組掛職,觀摩拍攝現場的話,可以打電話聯係。
信上留有電話。
李文豫放下信,倒了一杯溫開水噸噸噸結束,再次輕拍了一下手掌,“重生一個多月總算搞定第一捅金,2001年的15萬港幣?這可不是小錢,大概率是張幗榮本人很喜歡這個劇本,才會給這麼高價格。”
“圈內新人編劇……再好的本子,不說被人冒名霸占,寄出去就成了彆的大編劇的本子,真買的話給你一萬塊都是高價了。”
他再次感慨,張幗榮原軌跡在2003年自殺,死後可能在互聯網封神過於高誇,但這位榮哥的口碑的確很好。
你把劇本寄給現在港島和內地其他影視集團,不管哪一家,拋開冒名和抄襲,讓盜版先上映化身正版等等操作,劇本最高價能給他一個北電99級文學係菜鳥幾個錢?
做為一個重生黨,李文豫寄去的海邊的荃灣,就是原軌跡2015年拍攝製作的海邊的曼徹斯特,2016年上映,製片成本800萬刀,米國轟下4700萬美刀,喜提奧斯卡金像獎影帝、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原創劇本一堆提名……
最後拿到手的獎杯是劇本和影帝!
你說衝獎需要運作,需要人脈和砸錢?張幗榮和一群港島名導在歐羅巴三大電影節人脈不淺,本子質量夠就是拚那位榮哥或墨鏡王等人的人脈了。
這本子是從頭到尾的喪、很致鬱但不治愈,開篇男主是一個行屍走肉般的維修工,修水管、修馬桶等等,整日渾渾噩噩,偶爾在沉默和暴怒間切換。
男主是一個很沒存在感的都市邊緣人,直到哥哥死了,留下一個少年侄子需要他回去當監護人,才陸續揭露男主為什麼這麼喪。
曾經他是被父兄、妻兒都很偏愛、包容,很幸福也有一群好友的正常快樂人,因為一次他自己在聚會裡的疏忽,導致房子起火燒死了兒女,他開始冰封自己拒絕和世界接觸,等於自毀等死。
這個片子,男主回“荃灣”接觸侄子開始,會進入愛與救贖的環節,但和大部分走出陰影重新擁抱世界的電影對比,它講的還是悲傷回到原點。
主打一個真實,有些人生遺憾一旦出現,就再也挽回不來,沒法彌補也替代不了的。
這是2001年夏,四十五歲的張幗榮若願意把本子拍成電影,他資金人脈什麼都不缺,演技更是毫無問題。
李文豫一個重生黨,還有其他外掛,第一捅金怎麼搞方式很多,但畢竟是兩輩子的北電文學係龍套,把某些劇本寄給某些不坑的人試試……
至少在7月2號這天,他真收到了一個肯定的回饋,15萬港幣!
15萬?比如開網吧,那是一個個印鈔機,又或者買一套房子?現在京城幾千塊一平的房價,要到為衝奧運而大基建時才逐漸走高,還有好幾年可以選。
奧運結束的地產寒冬都依舊有的撿。
不過李文豫記得,更方便的操作模式是買股票,現在全球都處於互聯網大泡沫發威時期,豬場的老丁把網易上市,就從15.5美刀一股跌到了0.5美刀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