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霞光染雲。
玄明剛打坐完,突然心生警兆。
下一刻,浮雲山地動山搖。
山石滾落,草木搖曳,溪水起浪。
問道院裡,老鬆抖動枝椏,石子跳躍,石凳石桌震動,茅屋內桌案書架搖搖欲墜,更有一股大風呼嘯而起。
氣沉丹田,玄明輕跺左腳,磅礴法力以其為中心,朝著四周延伸。
藏經閣與問道院頃刻間風平地止石靜,仿佛剛才一幕隻是錯覺。
可玄明知曉,事情沒那麼簡單。
騰空而起,飄落至三層藏經閣屋簷上,他抬手捏訣,指尖生輝,朝腳下輕點。
流光落入藏經閣,頓時經樓璀璨,一座大陣以經樓為中心,穩住藏道峰。
這是祖師所留陣法,經求真觀三代道人完善,威力不容小覷。
設在藏道峰上,護佑傳承。
藏經閣既是保護對象,又是陣眼。
在他修為臻至第三境後,被掌教師弟傳授控陣之法,算是經閣守護。
對此,玄明不反感。
他日日待在經樓,又住在附近,難道有事真能袖手旁觀?
當個深藏不漏的經閣老道也不錯。
套路雖俗,但隻要不來打擾我自己,俗就俗,大俗即大雅。
穩固藏道峰後,玄明舉目四顧。
居高臨下,放眼四周。
火雲峰上,靈鶴騰空,焦躁不安。
真玄峰上,十丈劍影衝霄,傳承法劍顯威,穩住主峰。
烈陽峰上,一口大鼎懸空。
素女峰上,蓮開百朵。
其餘諸峰各有玄機,穩住地脈。
至於山中驚慌失措的飛禽走獸,就愛莫能助,眾道能力有限,能護住求真觀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
———
地動持續時間不長。
約一盞茶,便偃旗息鼓。
眾道紛紛行動。
有些安撫弟子,有些探查緣由。
藏經閣內,玄明煮茶觀經。
誰讓他在求真觀裡輩分最高,又是一個不掌權的閒散老道。
老胳膊老腿不好大功,自然是安心看他的經書,等師弟們查明真相。
藏道峰道士稀少。
長安子完全能夠應付。
一柱香後,長春子親自來請。
放下經卷,玄明邁步出閣,腳尖輕點,一躍數十丈,直奔真玄峰。
白發飄舞,道袍飛揚。
手持拂塵,仙風道骨。
這一刻,他宛如在世仙翁,飄然行於山林之間。
真玄峰,高約五百丈,蒼鬆茂密,翠柏掩映,各類大小樓宇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大氣磅礴。
時隔六載,再入此峰。
玄明平靜心湖泛起一絲波瀾,多了一絲物是人非的感歎。
可也僅此而已。
藏經閣養氣修心六載,一甲子歲月沉澱,對很多事,他已看淡。
此生除了長生大道,還有什麼不能看開?
玄法殿內,眾道雲集。
看到玄明,他們紛紛起身相迎。
相互稽首行禮,眾道依次落座。
跟在藏經閣中一樣,玄明仍坐在右上首,這是僅次於掌教的坐席。
過去,他坐,是因輩分。
如今,他坐,是輩分與實力兼具。
知曉事態嚴重,眾道沒廢話,目光齊刷刷地落到玄虛身上。
適才是他親自前去探查真相。
玄虛麵色歡喜又憂慮,沉聲道:
“師兄、諸位師弟,貧道已探查清楚,浮雲山此番地動,乃是有蛟龍走水。”
“此妖途徑浮雲山水脈,水地一體,兩脈相連,這才導致地動。”
“如今,那蛟龍已經遠去,浮雲山轉危為安,我求真觀無恙。”
眾道聞言,心中僅鬆半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