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求真觀非我一人之求真(2 / 2)

———

浮雲山,求真觀。

三位大周天真人背後勢力來得很快。

地靈觀、山居觀與清風觀各碩果僅存的真人路上不曾停歇,親自到訪。

哪怕全程隻有玄通接待他們,三位真人亦不敢挑理,很能找準位置,態度始終和善。

玄通沒客氣,全程微笑,卻字字令三位真人心痛,從三方勢力身上狠化了三份齋。

待後者笑容難看地離去。

玄通轉身前往藏道峰。

因玄明依舊專心悟道,沉浸在那種特殊狀態中,玄通沒多打擾,放下手中物,言簡意賅地說了結果,稽首離去。

半盞茶後,問道院內。

目送興高采烈的便宜師弟離開,再看著桌案前六冊玉簡,玄明輕捋胡須,眉開眼笑:“術業有專攻,果真如是。”

將事情交給玄通師弟果然沒錯!

不僅討要了大量資源,還要來了六份練氣心得,每家各兩份,要知道,算上已死的三位真人,這三家道門大宗也就各兩位真人而已,算是掏了他們部分底蘊。

哪怕隻是大周天境的心得,也彌足珍貴,足以讓求真觀底蘊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練氣層麵上的傳承短板,若不考慮其他,隻看練氣心得與真人道理,比起一般道門大宗都強出一籌。

這六本心得也能讓玄明更好比較各家之言,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汲取各家練氣智慧精華,取長補短,加深對練氣境的認知程度。

雲厚者雨必猛,弓勁者箭必遠。

越是如此,他創功把握越大。

略微感慨,玄明沒著急翻閱,繼續埋頭鑽研手上三本心得,打算將這些吃透悟通,再查看另外六本,與自身所觀所想所思相印證。

求道悟道與解決麻煩截然不同,後者講究快刀斬亂麻,前者則要慢工出細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欲速則不達,驟進衹取亡。

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行。

沉澱自身,調整心態,保持節奏,潛心思考,勞逸結合,都在慢中行,皆從慢中來。

參玄悟道,玄明一直耐心細致。

至於金丹境海天真人出身的懸空觀,他不著急,好飯不怕晚,該出現時自會出現。

若當真裝聾作啞,也無妨。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等時機成熟,玄明自會上門討要。

———

藏道峰下,想到今日招待三真人之事,遠望天邊一抹餘紅,玄通心情大好:“原來真人也沒那麼可怕。”

從前,他以為真人高高在上,傲骨錚錚,寧死不屈,風采絕世。

如今,才發現真人也會低頭,會審時度勢,會笑臉迎人。

能屈能伸者亦可成就真人。

沒見麵前,玄通本想狐假虎威;見麵後,他突然覺得索然無味。

這一刻,他想明白很多道理,打破固有認知,擊碎心中畏懼,心境升華,法力流轉更順暢,仿佛見到完善道基的希望,看到練氣門檻兒。

感受到自身變化,玄通喜形於色。

覆滅陳家時,他打破心關,是得玄明與玄陰兩位師兄指點,回去用心梳理心境,參悟陰陽築基篇,得以練精圓滿。

這次是他靠自己破關,撥開雲霧,心境更上層樓,窺見另一種風光。

問道院,茅舍內,桌案前,玄明心有所感,抬頭看了眼峰下,捋須朗笑。

“好一個立心明誌,靜定歸真。”

或許明年,求真觀會多出一位真人。

玄通的明心見性,他不意外。

聰明人雖容易鑽牛角尖,但這恰是他們近於道的表現,在極端中尋智求道。

悟不透,則如墜深淵,越陷越深。

悟透了,便心澄神清,得見真我。

玄通靠自身之力窺見大風光一角,玄明很欣慰。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

求真觀是眾道的求真觀,不是他一人的求真觀,他可以為他們暫時撐起一片天,可歸根結底,要靠大家一起立起來。

唯如此,求真觀才能傳承永續,躋身道門大宗之列後,不會曇花一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收回目光,玄明繼續參悟。

師弟在努力,他又豈能懈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