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下玄穹,金烏上碧空。
翌日,問道院,煉化完朝陽紫氣,玄明睜開雙眼,遠眺東方天穹上那輪火紅大日,心情不錯。
昨日論道,他道行進益;昨晚消化後,又有進步,等他徹底化為己用,道行會再次提升,或許更窺見先天奧秘。
若如此,來年論道會更有把握。
玄明會定下論道之約,皆因道行與修為有彆,並非完全一致。
兩者猶如根與樹,道行是根,修為是樹,根深不一定樹茂,可樹茂必定根深,換句話說,道行是深度,修為是高度。
高顯於外,向上而生,能被看見。
深藏於內,向下延伸,難被發覺。
可深度決定高度,便猶如萬丈高樓平地起,可能三層高樓擁有五層地基。
當然,凡事有度,否則就會失衡。
練氣是一個大境,這就設定了上限,道行與修為的偏衡不能越過這條線。
半年光陰,憑自身悟性與黃庭道氣加持,玄明有信心將道行提升至先天圓滿,甚至是金丹境。
即便論道時顯露也風險不大,皆因道行高低主要與悟性強弱掛鉤,既避免動手,不引發眾人聯想,降低混元築基法暴露的風險,又能解決難題,還能獲得更多練氣心得與道經,為他創法積累素材,一舉多得。
若在明年開春前,玄明能自創《混元一氣訣》先天篇,進階先天境,那就更好。
即便事後碰上最糟糕的情況,有金丹真人不守規矩,暗中出手,他光明正大地抗衡下來,也不會引起太大懷疑。
正因如此,玄明在以後歲月裡更專注悟道修行:參悟心得、消化所得、練劍習法、習字修符、觀經悟道……
他生活充實而忙碌,忙碌又心安,側重心得與悟道,對法力與神通的修行倒在其次,畢竟事有輕重,主次要分明。
即便再忙碌,每日晨晚,玄明都會漫步山林,觀天察地,留心萬物,師法自然。
見青牛臥花叢,看白鶴棲高鬆,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
時光清淺,歲月安然。
七日後,一場雷雨剛停。
山間氤氳水汽,空氣潮濕。
半明半暗中,藏道峰,白發老道盤坐山巔,桃木劍飛回,自動橫劍於膝,拂塵落下,歸於右手掌心,參悟一場雷雨後,玄明沒像以往那般起身離開,目不斜視地仰望日月。
落月西沉,旭日東升。
瞧著日月交泰場景,他心中一動,運轉混元法,牽引大日紫氣與太陰月華。
當兩股能量融入玄關,分彆注入日符與月符,自入了泥丸宮就一直沒動靜的兩符終於起了變化。
符文流轉,氣息交感。
日字符與月字符各自生輝。
分彆置於《黃庭外景經》左右兩側的兩符產生一種吸引力,緩緩靠近。
這種變化令玄明精神一振,聚精會神地觀摩、參悟,很快被一種玄妙氣息籠罩。…。。
杳杳冥冥的泥丸宮內,兩符距離拉近的同時,化為一日一月。
落日與新月、殘月與旭日,起落對應,升降有序,日月循環,晝夜交替,古今相接,彼此呼應。
最終日符與月符在《黃庭外景玉經》上空相遇,旋轉七圈後,兩個半符重新融合為一張完整的符,明字符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