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道設生以賞善,蛟龍遺寶(2 / 2)

何況玄夜師兄之死已成長安子執念,若等事情塵埃落定再告知,看似好意,實則會適得其反,讓長安子高興之餘心生愧疚,難以與過去完全和解,留下心障。

唯有提前告知,甚至讓他參與其中,這小子才能真正放下,王晟隕落之日,才能一念心清淨,萬般皆自在。

而且,玄明相信此子能熬過這關。

月入山中,樹林靜謐,蟲鳴陣陣,皎潔月光灑落身上,收回思緒,白發老道身披銀輝,邁步向前,不緊不慢地走向住處,自然和諧,美好地宛如一幅畫卷。

———

晨光熹微。

一場秋雨後。

暑氣尾巴被掃淨,熱氣漸消,天氣多了幾分寒涼濕潤。

浮雲山,求真觀。

大小道士潛心修行。

或打坐參玄,或誦經悟道。

或采藥煉丹,或畫符煉器。

劍崖前,四代弟子身影更活躍。

長安子與長慶子的成功,頗為激勵他們,這些年輕弟子祛除些許浮躁,對修行更上心,也更沉心靜氣。

玄陰等三代道人也不例外。

以前,他們感觸不深,哪怕玄明師兄成就真人,在他們眼裡都理所當然,直到這次玄虛成就真人,眾道人才真正上心,知曉成就真人不是奢望。

他們也不想落下太多,至少要看到練氣門檻兒,如此才能在機會來臨時緊緊抓住,乘風而起,扶搖直上,而不是扼腕歎息,與機緣失之交臂,留有遺憾。

此生他們雖無望練神,但對練氣還有幾分野望,朝聞道夕死可矣,

翻經悟道、練劍習法、借鑒心得、研究陣法……玄明修行雖有側重,但總體規律。

閒暇之餘,除了整理自蛟蛇身上得到的豐厚遺寶,就是縱情山水或與玄陽師弟交流煉器心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玄陽師弟煉器造詣不低,與其交流,有助於他參悟煉器之道,為煉製傳承靈器多做準備。

舉派上下,欣欣向榮。

靈鶴飛天,靈鹿奔跑,人地相合,清靜自然氣象漸起,連漂浮山間的雲霧似乎都被熏陶,沾染一絲道氣,多了幾分朦朧祥和。

上百道人齊心修道,日子雖忙碌,但精神充實,內心自在。

日升月落,晝夜交替。

三日後,藏道峰,問道院。

蒼勁老鬆下,玄明掌心托著一片鱗,靈覺沉入其中,麵前是妥善整理好的天材地寶。

如山雀精紅豆所言,蛟蛇身上裝有部分蛟龍遺寶,蛟龍修行了九百多年,不落無寶之地,又占據蒼龍山數百裡區域,昔日麾下眾多,哪怕僅是部分寶藏,數量也十分可觀。

蛟蛇鱗片類似如意囊,裡麵空間較大,長寬約三丈,高約一丈,被塞得滿滿當當,種類繁多,大致分為四類:

一類是靈藥靈果,都裝在玉盒中,有數百個之多,每種都價值不菲,很多是真人才能服用的寶物。

一類是靈鐵靈石等靈材,靈機充裕,非一般靈材可比,足以煉製靈器,這一刻,玄明有些感謝妖族不擅煉器,便宜了自己。

一類是各種玉簡,數量雖少,但價值不菲,小部分屬於人族,估計是死在蛟龍或萬蛇洞大妖手下的練氣修者所留;大部分屬於妖族,有修行心得,有修行法訣,還有山河地誌、古老傳說等。

一類是各種晶石,通體赤紅,玄明從這些石頭身上感受到了精純靈氣,隻是混雜濁氣,還有一絲特殊氣息,明顯是適合妖族修行的寶物。

玄明雖不會為了天材地寶濫殺無辜,但對這種意外之財,他喜聞樂見,收得心安理得,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到他手上,便是緣法。

有了這些,不管是自己,還是求真觀眾道,道途都會順遂不少。

不過,玄明最看重的是三件物品,靈覺落到三物上,他心花怒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