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杜絕孫女走歪路(1 / 2)

公社大院門外,一女知青站在路邊一棵大樹下,不時望向公社大院,待看到宋雪瑩低著頭從公社大院裡跑出來,她神色一緊,忙小跑著迎上去,語帶關心問:“你沒事吧?”

宋雪瑩變跑為走,忍著眼眶裡湧動的酸意,抿唇搖搖頭。

“那你這是怎麼啦?”

女知青名叫胡悅,來自京市,和宋雪瑩原是同學,一個多月前響應國家號召下鄉,被分到西北這邊做知青,且好巧不巧在t市y縣黃家河公社楊柳灣插隊落戶。

曾經的同學兼好朋友相見,宋雪瑩高興的同時難免自卑,畢竟如今的她已然不是宋家嬌嬌女,然,胡悅對宋雪瑩現今的身份轉變沒有表現出絲毫介意,

這無形中讓宋雪瑩心裡好受些,繼而和胡悅在知青點時常同進同出,兩人間的關係也比做同學那會更為親密。

靜默良久,宋雪瑩嘴角微動,悶聲問:“你說我是不是很討人厭?”

胡悅怔了下,不答反問:“雪瑩,你為何這麼覺得?”

朝宋雪瑩的挎包看了眼,不等對方做聲,她說:“程書記沒要你的包子,對吧?”

宋雪瑩點頭,就聽胡悅又說:“我早猜出是這個結果,但你不聽勸,非得要給程書記送包子,雪瑩,作為朋友,即便會被你怨怪,甚至生我的氣,今個我也要再次好好勸勸你……”

宋雪瑩沒等胡悅把後話說出,便出言截斷:“我以為你知道我的處境,會支持我的做法。”

倒貼?

是,她是倒貼,特彆想倒貼,可是程雋朗壓根不接受,這使得她既羞恥又丟麵子,作為好朋友,不想著幫幫她、安慰她,反倒要扯她的後腿,如此行徑,是朋友所為嗎?

“雪瑩,你現在挺好的呀,隻要我們安心勞動、學習,遲早有回城的一天。”

胡悅認真而誠摯地勸說宋雪瑩:“至於程書記那,你不也說了麼,人家有未婚妻,而且未婚妻就在黃家河公社工作,你這樣單方麵對程書記起意,真得對你沒任何好處。”

她不認識程書記,更談不上熟悉,但她知道程雋朗和江夏這兩個名字,知道這倆位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不,準確些說,整個華國有不少人都知道“程雋朗”、

“葉夏”的大名,知道二人數年前在國際數學競賽中為國爭光,榮耀奪冠,除此之外,不說旁的,單就去年年底,“江夏”

這個名字又一次占據全國各大媒體版麵,電視廣播上也一天天循環播放,國家最年輕的醫研科學家江夏同誌,榮獲世界級諾貝醫學大獎。

這樣一位愛國,對國家有大貢獻,全國人民都稱讚的優秀女同誌,宋雪瑩,她的好朋友怎能不管不顧,想要去撬人的牆角,做令人唾棄、不恥之事?

胡悅如是想著,眼底閃過一抹暗芒,她半晌沒聽到宋雪瑩做聲,禁不住又說:“雪瑩,先不說你的心思是否道德,就程書記對你的態度,

足以說明人家對你無意,如若你繼續這麼堅持下去,名聲上肯定不會好聽。還有,不是我小瞧你,你自個好好想想,拿什麼和江同誌去爭?”

眸中淚光閃爍,宋雪瑩咬唇說:“那我該怎麼辦?現在的我不是以前的我,誰都可以踩我一腳,我怕啊,怕有一天被人欺負……”

幫宋雪瑩拭去眼角的淚,胡悅語氣堅定:“有我呢,有我在你身邊,看誰敢踩你、欺負你!”

宋雪瑩默默朝前走著,她沒接話,亦沒說什麼。

“胡悅,你們去哪啦?大家可都等著你們呢,趕緊地,要買什麼快點買,大隊上的牛車可不會多等咱們。”

供銷社門口,一黑瘦女知青見胡悅和宋雪瑩走過來,揚聲喊胡悅一句,而後,沒再搭理兩人,與身旁彆的知青說話。

“你乾嘛搭理她們?”

“大家都是一個知青點的,一塊來自然得一起回去。”

“她們又不是不知道路。”

“胡悅挺好的,你彆因為宋雪瑩對胡悅也有意見。”

“好什麼好?一個不就長得漂亮些,清高得看誰都低一等,一個傻乎乎得有事沒事爛好心,看著就讓人心煩。”

“宋雪瑩就是那樣的性格,她不喜歡和咱們大家夥說話,你可彆往其他地方想,至於胡悅,你知道的,她和宋雪瑩是打小的同學,多幫點宋雪瑩,這也在情理之中。”

與胡悅搭話的女知青微笑著和身旁的夥伴兒低語。

“隨便你說,我反正看她們不順眼。”

說話的女知青不鹹不淡地說著,忽然嗤笑一聲,目露鄙夷:“宋雪瑩隔三岔五跑公社,你猜她去做什麼?”

“這我哪知道。”

“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你仔細想想,有次程書記走訪咱們楊柳灣,宋雪瑩當時的眼神是個什麼樣兒。”

“……不會吧?”

“不會才怪!她肯定抱著不可告人的心思,有事沒事跑公社。”

“這事你知我知,千萬彆讓旁人知道,不然,很影響宋雪瑩的名聲。”

“我看你就是個傻子,你以為胡悅就不知道嗎?”

“既然胡悅知道,為何不勸宋雪瑩打消那個心思?”

“你去問胡悅唄,問我我哪知道。”

對於自己離開後,愛人和宋雪瑩之間會說些什麼,葉夏全然沒有去想,她騎車一路和林岩閒聊,不知不覺間到了楊家溝。

廣播裡播放著革命歌曲,在地裡上工的社員和知青們聽了,個個好似有著使不完的力氣,速度更是沒得說。

三年,不對,按陸向北到黃家河公社參加工作的年數來說,是四年,這四年裡,陸向北將黃家河的發展建設做得相當好,這一點連京市的大領導都知道,當地人自然無需多說。

鎮辦企業:磚窯廠、水泥廠、複合肥廠、草編廠、粉條廠、飼料廠,各個廠子無一不高速運轉,無一不為黃家河公社創收。

廠子效益好,工人的福利和工資自然不少,而各廠工人從建廠到現在的招手,都是采取葉夏給大梨樹各廠子擬定的人才選拔策略,

由黃家河公社下麵各大隊推薦,勞動模範優先考慮,經公社乾部核實一切信息後,入場成為正式在編人員;另外,各大隊初高中畢業生,

在參加廠子招工考試前,品行差的,直接祛除考試資格,也就是說,這品行不過關的,各廠絕對不會招手。

對於各大隊插隊的知青,公社方麵給予大隊初高中畢業生同等參加考試的資格,但前提和各大隊初高中畢業生的一樣,得品行過關,得大隊乾部出證明,有無在上工期間偷奸耍滑。

考試很嚴格,且門檻不低,各大隊考進廠裡的知青平均一到兩人。

溫飽問題被陸向北這個書記通過四年時間給解決了,家有餘量,又有親屬在鎮工廠上班,沒有的,隻要向“勞動模範”奮進,

進工廠不是夢,如此一來,各大隊的社員那真真是乾勁十足,好吧,知青們亦乾勁十足,大家抓生產,想著好好乾,抱腰包鼓起來,

無形中沒哪個起歪心思搞事,這就讓李老、宋老等一類人,在黃家河各大隊的日子好過而輕鬆。

鎮上有磚窯廠,有水泥廠,大家手裡有了錢,近兩年裡起新房的人不少,同時,在公社支持下,大隊出部分前,各大隊與鎮上的主乾道,

全鋪成了水泥路麵。這樣的變化不僅出現在黃家河各大隊,大梨樹比黃家河發展建設的還要快還要好,通往紅渠鎮的路麵,

早在兩年前便已鋪上水泥,整個大隊建紅磚瓦房至今差不多達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有的目前正在建新房

,有的覺得家裡的老屋能繼續住,把錢攢下來給兒女婚嫁,供養家中小輩上學。

總之,人人都心有算盤,沒一個在混日子。

聽著大隊廣播裡播放的革命歌曲,葉夏和林岩從自行車上下來,兩人推車進村,葉夏笑說:“這通上電就是好,鄉親們平日裡聽聽廣播,也能有利了解國家的發展和建設,了解全國各地的變化。”

林岩點頭,對葉夏所言極為認同,他說:“截止五月底,距離黃家河最偏遠的臨川大隊也已通上電,這幾年,程書記在黃家河做出的成績大家是有目共睹。”

“那是他該做的,要我說,這點成績根本不值得一提。”

葉夏嘴上為愛人謙虛,實則心裡為愛人感到自豪,但她也清楚知道,若非陸向北各方麵工作抓得緊,並且時常走訪各大隊,了解鄉親們的生活狀況,想出一個又一個促進黃家河發展建設的好法子,那麼無疑很難有黃家河今日的一切。

“快來人啊,興旺家的狗蛋被蛇咬啦!”

乍然間響起的驚慌失措聲將葉夏和林亞的視線不其然地引向聲源,見地裡上工的社員和知青全朝不遠處的地頭跑,葉夏轉動車頭,跨上車座,對林岩說:“過去看看。”

林岩應聲,騎車跟上。

楊家溝的住戶過半姓楊,狗蛋姓楊,和狗子是沒出五服的堂兄弟,年六歲,家裡娘老子在接連生下六個閨女後,好不容易才生出這帶把的,

一聽到自家兒子被蛇咬,楊興旺兩口子和六個閨女撂下手上的農具,齊齊瘋了似的跑向事發地,就怕自家寶貝兒子(弟弟)有個好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