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銘川嘴角噙笑,點點頭,招手喚六福幾個過來,給導演簡單介紹了下。
“不錯,都不錯。”
導演捋了把他的大胡子,笑說:
“你們要不要再電影裡也露露臉?一天十五塊錢,雖是群演,但都是學生,就是跟著隊伍在街上遊行,你們需要走在最前麵。哦,對了,這個小姑娘要是願意參演的話,應該會多幾個鏡頭,就是不知小姑娘會不會彈鋼琴和古箏,”
說到這,導演補充一句:“會姿勢就好。”
“陳導,您是說吳家小姐那個角色?”
周銘川問。
大胡子導演點頭,麵色明顯有些不好看,說:“一個剛走紅的小花罷了,架子夠大,昨個竟然直接給全劇組甩臉子,說寧願掏違約金,都不要演我導的這部電影,既然人家看不上那個角色,我就隻好換人咯。”
周銘川不解:“這好端端的,怎麼……”
“想加戲,還說不要死得滿身是血那麼難看。小周啊,你說說,這不是無理取鬨嘛!”
吳家大小姐在電影裡雖是一個很小,看起來也不怎麼起眼的角色,但是沒這個角色整部電影會失色不少,況且之所以安排那個角色死相難看,
無外乎是用角色在電影中的身份,烘托出戰爭來臨,不同家世的學生,都有著一腔熱血,和對外來侵略者奮不顧身的抗爭精神。
被父母嗬護的寶貝,從小生活在愛和陽光下,可戰爭來臨,富家小姐放棄跟著家人出國避難,甘願為國家命運和民族生存獻出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
戰爭文藝片,又不是讓你演青春文藝片,臟點累點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