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想不明白的是,變得不一樣的嫡母前後兩次又變回從前的樣子,旁人或許感覺不到,他卻清楚能察覺到,就是太皇太後,應該也是有所察覺吧。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變得和以前不一樣
的嫡母,和宮人們,和他,和太皇太後經常用漢語對話,這突然間又變回以前那樣兒的嫡母,要麼不出聲,一出聲保準是蒙語。
不喜歡外出走動,給長華他們不再講故事,給他每天午後著宮人送到乾清宮的糕點和旁的吃食,不再是親手所做。
是的,變得不一樣的太後,幾乎每個午後都會做吃食吩咐宮人給他,給太皇太後送一份,做回以前樣兒的太後雖然也有送,
但味道卻有些變化,雖不明顯,可他嘗的出來。此刻,直覺告訴他,那個坐在涼亭裡,給長華講解詩詞的嫡母,肯定是哪個生出變化的嫡母。
因為她說得是漢語,因為她的笑容和以前的嫡母很好區分。
對,就是這種感覺,就是這種熟悉感和親切感,可是這個嫡母怎會和一個異世小女娃有聯係?玄燁想不明白,禁不住眉心微鎖。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飄入康熙帝耳廓,循聲而望,見是目前給他生兒女最多的馬佳氏身邊的大宮女,康熙帝心裡略顯不悅,覺得馬佳氏太不會調教奴才,竟選擇在這個時候差人來打擾他,且找他找到這片桃花園,擾了此地靜謐寧和的氣氛。
提步,他悄然來,此刻悄然朝桃花園外而行,身為乾清宮,康熙帝身邊的太監總管梁九功眉眼低垂,躬身緊隨其後。
馬佳氏差來的宮人察覺到皇帝麵帶不虞,又發現太後和一抹小身影坐在不遠處的涼亭中,心裡一突,張開嘴登時闔上,且側身規矩站在一旁,待皇帝從身旁經過,方戰戰兢兢地跟在梁九功身後走出桃花園。
這宮裡任誰都知道,皇帝對太後極為尊重和孝順,哪怕太後不是皇帝的嫡母,卻因為陪伴著皇帝幼年長大,在皇帝心裡,身份地位應該僅次於太皇太後和皇帝的生母慈和皇太後。
而她卻由於情急打聽到皇上到禦花園散心,就這麼一路打聽,確定皇上進了桃花園,於是不管不顧闖入,差點擾到太後享受孫兒陪伴的樂趣,這會子皇上不虞,多半是她的舉動引起的。
“說吧。“桃花園外,康熙帝止住腳步,望著桃林中隨風而舞的粉白色花瓣,看都沒看馬佳氏差來的宮人,淡淡地問了句。
馬佳氏是他身邊的老人兒,不算早夭的兩個皇兒,現今馬佳氏為
他生下三子一女,四個皇兒,從生育這方麵來看,馬佳氏無疑有個能生的肚子,基於此,不論彆的,單論馬佳氏生下,並至今養活的幾個皇兒,他都給其幾分臉麵。
然而康熙帝並不知道,馬佳氏是能生,但在清史上,僅存活一子一女。一個是皇三女固輪榮憲公主,一個是皇三子胤祉。
“回皇上,太醫說長生阿哥怕是不行了,主子哭得快要岔過氣,著奴婢找您過去看看!”
春香是馬佳氏身邊的大閨女,也是馬佳氏的心腹宮女,此刻跪在康熙帝麵前,哭得泣不成聲。
聞言,康熙帝一句話都沒說,抬腳就走向後宮,直奔馬佳氏的住處。
“起來跟上。”
梁九功看向春香低聲說了句,躬身疾步追向皇帝。春香起身,邊抹淚邊跟了上去。
康熙帝心裡惱怒得很,這兩三年宮裡沒再傳出有孩子夭折,他心裡還不由暗鬆口氣,可今日就出這麼個事兒。
不是說受點輕微的風寒麼?
不是說昨日用過太醫開的湯藥,已經有所好轉,怎就一天工夫,便通稟他皇兒命在旦夕?
要他過去看看?
這是把他當成太醫了,還是覺得太醫是吃乾飯的?
“皇上!皇上您快救救長生啊,嬪妾一直按照太後給的育兒手冊在養長生,這都養了一歲多,長生身子骨健康得很,不可能突然染上風寒啊……”
馬佳氏生完清史上的皇三子胤祉正在坐月子,一看到皇帝走進內殿,不顧身體尚虛,哭著就床榻上撲下來,跪倒在皇帝麵前,不過,就在康熙帝欲開口時,哭得難以抑製的馬佳氏忽然止住淚水,向皇帝連磕響頭:
“皇上!皇上,太後能救長生,太後一定能救長生,嬪妾求您了,把長生抱到太後的慈仁宮,太後肯定能把長生救過來!”
她怎麼就忘了呢?要不是太後,她的長華在出生當日就夭折了,是太後給了長華新生,是太後救活了她的長華,並將長華養得結結實實,這兩年多近三年的時間裡,長華從未生過病,哪怕是咳嗽一聲,都不曾有過。
康熙帝竟眸光落向一旁的太醫,被告知皇子長生高熱不退,呼吸已經出現困難,如果用虎狼之藥,或許能把熱度退下來,但這樣做危險實在太大,守在皇子長生身邊的數名太醫都難做決斷,隻能請求皇帝示下。
虛歲三歲,實歲不到兩歲的小奶娃,哪裡能承受住虎狼藥?!好吧,即便長生皇子撐得住,身子骨怕是自此也會毀得不成樣子,
就這都罷了,畢竟身子骨不好,在皇家用好藥養著,興許還能活下去,但這隻是一種可能,另一種,就是身子骨毀得太嚴重,能不能養大,不,準確些說,能不能養到兩周歲都難說。
康熙地是在乎皇子皇女的,一聽太醫的稟說,再結合馬佳氏所言,抱起皇子長生就衝出內殿,且吩咐梁九功立刻前往桃花園,接太後回慈仁宮。
而馬佳氏提到太後能救皇子長生,那數名太醫竟一致看向皇帝,眼裡寫著這或許可行。康熙帝又不是瞎子,豈會看不出太醫們眼裡寫著什麼?
葉夏其實有發現康熙帝出現在桃花園,但對方沒有出聲,她自然裝作沒看到,免得和皇上坐在一塊沒話找話說。她承認很欣賞這位千古一帝,
可她畢竟不是十三歲便從草原進宮的仁憲太後,不是陪伴在康熙帝身邊十多年的嫡母,兩人若是坐在一塊,難免得找話說,如此一來,誰又能保證,她不會在這位特好學特有學問的皇帝麵前越說越多?
俗話說禍從口出,等她再多多用寢宮裡那些書籍“熏陶熏陶”,沒準還真能和年輕的康熙帝在學問方麵探討探討。
譬如數學,再譬如一些小發明,最好能把蒸汽機給整出來。空間裡各類書籍不少,其中就有內燃機,蒸汽機這方麵的書籍,她既已“入夢”,不妨為這個時代留下些什麼,免得真正的清史末期出現的那些國恥,在這個“夢”中重現。
至於曆史被改變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她不會去想,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夢”中的世界是否真實存在,又或許隻是眾多平行時空中的一個。
眼角餘光看著康熙帝離開桃花園,葉夏起身,李嬤嬤抱起團子長華,主仆幾人不多會也出了這片園子。
“皇瑪嬤!”
回到慈仁宮,數道奶音兒飄入葉夏耳廓,抬眼望去,她看到保清,也就是清史上的大阿哥胤褆和太子保成(胤礽),以及三個兩三歲的小女娃齊眨巴著亮晶晶的眼睛看著她。
保清實歲五周歲,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孩兒,保清不到三周歲,長得眉眼精致,小小一點就滿身矜貴之氣,可見受康熙帝的言傳身教影響很大,
再就是三個小女娃,一個是康熙帝的養女,另外兩個一個是馬佳氏生的,一個是張氏生的,前者倒是活到了雍正六年,後者似乎是康熙十七年夭折。朝幾個小奶娃露出慈愛的笑容,葉夏問:
“這是來給皇瑪嬤問安,順便聽皇瑪嬤講故事來的吧?”
“皇瑪嬤知道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