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災情,作為一國之君,康熙帝連夜召集重臣商議賑災事宜。
“皇上,就急報上所言,此次雪災來得很大,順天府下十二個縣是重災區,廣平府下屬五個縣災情嚴重,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這得趕緊撥賑災糧款啊!否則,路有凍死骨,易子而食在這些受災縣怕是隨處可見,真到那時,勢必得引起大量民怨!”
一年約五十,頭發花白,身形消瘦,中等身高的老大臣抹著淚痛聲說著,在這位大臣音落後,另一被康熙帝倚重的大臣同樣神色悲慟,但出口之語卻令乾清宮內的氣氛愈發變得沉重起來:
“這次的雪災來得猛烈,當務之急是得立刻賑災,但是三藩叛亂,察哈爾跟著作亂,再加上準格爾蠢蠢欲動,消耗了不少銀錢,現如今,國庫空虛,從哪拿銀子出來賑災?”
“有多少先拿多少,再押運賑災糧到各受災縣,能救多少百姓先救多少百姓,總不能等著百姓們餓死……”
先前說話的那位老大臣再度做聲,但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了,其他大臣都低著頭,不知道該再說些什麼。
災情急報他們都有看過,可他們也都知道朝廷因為平叛亂,國庫空虛,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充足的賑災糧款,說再多都是空談,解決不了受災百姓所處的困境。
“朕要你們做什麼用?”
待幾位重臣對災情一一發表完看法,康熙帝神色冷然,目中神光幽邃不見底:“國庫空虛,戶部難道是吃乾飯的?一個個在朕麵前重複災情急報,當朕眼瞎不成?”
“房屋坍塌,死傷慘重,受災百姓流離失所,路有凍死骨,易子而食,既然知道這些已經發生和即將出現的後果,為何不想出妥善的法子迅速救災?”
在朝堂上,一個比一個能耐,為一件政事的處理法子爭吵不休,眼下災情嚴重,需要有效的法子快速進行救災,卻拿國庫空虛來回答他,這說了還沒說有區彆?
“皇上,國庫空虛,拿不出足夠的銀子賑災,那就設法籌措。”
抹淚的那位老大臣說著,微頓了下,方續說:“微臣願為災區百姓捐出二百兩銀子。”
身為朝廷一品大員,這位老大臣年俸180兩,也就是每月15兩月俸,為官至今,以清廉聞名,加之府上又沒其他收入,月俸到手,單純養府上十來口人自是不成問題,
但關鍵是,這位老大臣還是個仁善之人,時有資助貧困的學子,如此一來,府上能有何積蓄?好吧,即便有點,對方此刻一張嘴就出二百兩給災區百姓,怕是勒緊褲腰帶,甚至連棺材本都拿出來了吧!
“好!不愧是朕的好臣子!”
康熙帝怔了下,旋即神色動容,讚揚那位老臣一句。
能被康熙帝信重的臣子,府上是個什麼情況,康熙帝都了如指掌,此刻,能聽到為官清廉一輩子的老臣,在國庫空虛,災區百姓急需糧款救助的情況下,主動提出捐二百兩銀子出來,這真得隻怕是拿出了棺材本。
其他重臣無不錯愕,與此同時感到臉上火辣辣的。
一個窮得隻靠俸祿養活一家子的老貨,都能拿二百兩銀子(棺材本)助朝廷賑災,他們卻隻顧著杵在皇帝麵前耍嘴皮子,竟沒一個想到自掏腰包幫助皇上,幫助朝廷度過難關。
“皇上,微臣願捐出二百五十兩賑災。”
忍著滿心羞臊,繼那位老大臣後,另一位官員站出。
“好!是朕的好臣子。”
康熙帝點點頭,沒等其他幾位重臣開口,沉聲說:“明日早朝上,朕希望看到文武百官慷慨解囊,為災區百姓儘一份綿薄之力。”
微頓須臾,康熙帝續說:“對了,朕從私庫拿出十萬兩賑災。”
朝堂官員中,就是他眼前站著的這些個重臣,其中不乏家資豐盈的,而他嘴上說希望朝臣儘一份綿薄之力,但若明明有能力多出銀兩賑災,卻偏偏摳門,不肯拿出誠信助朝廷賑災,就給他等著吧!
康熙帝可不認為自己小心眼,打臣子們腰包的主意。俗話說得好,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身為朝廷命官,現如今百姓有難,朝廷有困,身為臣子,難道不該踴躍站出來,君臣一心,將災情快速而有效地加以解決?
然而康熙帝想得美好,現實卻“啪啪啪”地打他這個皇帝的臉。早朝上,文武百官聽完災情急報,在幾位重臣帶領下,雖說有掏腰包賑災,卻一個個不是拿出十兩、二十兩、最多的是三百來兩,看不到,聽不到一筆大金額。
這是大朝會,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員都有參與,人數不少,結果散朝後,經戶部官員統計,總計賑災銀不到兩萬兩。是明珠沒家底,還是索額圖沒家底?亦或是他的嫡親舅父佟國維,以及朝中其他權貴,都沒有家底嗎?
“好得很!好得很呐!”
冷厲的眸子掃過禦案上統計出來的賑災銀兩數據,康熙帝雙手背後,繞過禦案,來來回回在乾清宮內走動,再沒忍住,任怒火噴湧,嘴裡罵個不停。
梁九功垂首侍立一旁,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被主子爺遷怒。
旁的官員有多少家底不好說,但明珠大人、索額圖大人、還有主子的親舅父佟大人,那可是家底豐厚啊,且都跟皇帝有著親密關係,
譬如明珠大人的妹妹,現如今是皇帝後宮中的惠嬪,都給皇帝生下倆兒子,明珠大人怎就不想著好好支持支持皇帝這個妹婿?
再譬如索額圖大人,是已故赫舍裡皇後的生父,是小太子的外祖父,怎就不想著大力支持皇帝這個女婿?
而佟大人就更過分了,皇帝可是他的親外甥,今早的大朝會上,吝嗇到捐出三百兩賑災銀。
是,三百兩賑災銀在所有參與朝會,捐賑災銀官員中確實最多,可這三位大人的祖先哪個不是跟著太宗皇帝打入關內,
那時,從漢人手中搶奪的財富不計其數,現今又曆經兩代,手中財富隻多不會少,卻在今日朝廷有需要,皇上有需要的時候,一個個龜毛到拿三百兩銀子像打發叫花子似的打發皇上,這是看不起他家主子,還是冷血到想要由著災情加重?
梁九功在心裡又是歎氣又是搖頭,他實在想不明白明珠之流的權貴,為何無情冷血到這般地步?他們難道真就不擔心朝廷賑災不給力,導致災情一發不可收拾,導致受災百姓民怨四起,繼而出現暴動嗎?
難道他們沒想到三藩、察哈爾目前正在作亂,沒想到準格爾在蠢蠢欲動?國難當頭,不知雪中送炭,反倒把錢財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真是辜負皇上的信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