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資方的投資,就注定了誰也動不了這部電影,你敢讓這些資方因為質量以外的原因賠錢,這些資方就敢聯合起來讓你人間蒸發。
哪怕再多人嫉妒王衝,想弄死王衝的電影,但是更多的人也隻敢想想而已,他們得罪不起電影的投資方。
同樣的道理,放在好萊塢也是一樣的。
“我的新電影,如果想在北美取得一個很好的票房成績,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好萊塢的一些大電影公司不搗亂,這一點至關重要。
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背後的集團,每一家手中都握有多家媒體,掌握著美國的輿論霸權,他們如果想成事或許有點困難,但是想壞事,卻再簡單不過。
我這邊已經跟韓董早就溝通好了,他已經和好萊塢六大溝通過,用未來的進口片的數量,以及政策上的些許放寬,來換取他們對我們在美國上映的電影的扶持。\"
說起來很繞口,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利益互換。
韓三屏讓更多的好萊塢電影進入內地,而且放寬一部分時間的選擇,比如說開放暑期檔的一個月乃至兩個月時間給他們。
以這種條件,來換取好萊塢大公司對於一部分中影指定的電影在北美上映的扶持,誰對中國電影扶持的多,哪家公司未來在內地上映的電影的條件也就越寬鬆。
此時的內地,潛力已經初步的顯現,總票房上限年年遞增,而且進步的速度非常的快。
這些大公司內,都是一個國家這個行業裡的精英,對於中國內地這個票倉自然是看的出來未來到底有多重要。
或許再過個三五年,乃至五六年的樣子,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就能夠成為好萊塢僅次於北美的第二大票倉。
就衝著這方麵,這些大公司都願意和中影達成這個合作,畢竟不管怎麼看,這都是一件他們占便宜的事情。
好萊塢目前的電影體係以及質量,對於中國內地電影而言,那都是具備碾壓性的優勢的,無論怎麼看,都是他們能夠從中國內地拿到的票房更多,自然不會有人反對這種事。
而對於中影來說,從牌麵上來看,這件事自然是十分吃虧的。
不過事情自然是不能隻看一個方麵,從大人物開始,韓三屏已經看出來了,內地導演所拍的這些電影,都缺乏
足夠的商業性。
非要說的話,激進一點的認為,韓三屏覺的隻有王衝的電影才算的上商業片,其他的一些大導,拍的電影商業不夠商業,藝術不夠藝術。
激發不了觀眾們走進電影院的欲望,這令內地的電影市場發展就顯得十分的緩慢。
以這樣一個人口數量,區區二十多億的票房容量,這對於他這個主管領導而言無疑是一種恥辱。
如今已經是實質上的中影董事長的韓三屏,自然也有了他的動作,而這正是韓三屏製定的戰略,那就是以好萊塢的大片來刺激內地的電影市場的成長,加速內地電影市場的擴張速度。
原本這個戰略實施的沒那麼早,不過王衝略帶點了一下之後,就令韓三屏提前做出了這個決定。
當然,就算沒王衝的影響,明年或者後年這兩年,韓三屏也要實施類似的戰略。
在原本的曆史上,2008年,地心曆險記就是作為第一部3d電影被引入國內的,而後在2009年更是引進了阿凡達,自此開啟了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屠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