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麻織瞳子(1 / 2)

吳梅村這聲長歎一下子改變了屋內的氣氛,但他倒不是為了柳振民,而是為了那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皇帝崇禎:

這話還要從他當年在科場上連戰連捷說起:崇禎四年,吳梅村參加會試,以第一名獲雋,緊接著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路實在走得太順,於是就有人懷疑這裡麵可能存在舞弊。主考官不得已,隻好將其會試原卷呈請皇帝禦覽,以示沒有偏私之意。

結果崇禎皇帝看了吳梅村的會試試卷,竟然十分欣賞,還特地在卷子上寫下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大字,一舉平息了物議紛紛。這價值千金的八字朱批不僅使吳梅村立時聲名鵲起,風頭甚至蓋過了狀元,更使他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天子門生”,從此對皇帝的知遇之恩一直感恩在心。

後來他能當上東宮講讀官,大抵也有先帝對他特彆欣賞的緣故,而既然成為了東宮講讀,他就又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太子朱慈烺的“帝師”之一。上為天子門生,下為儲君先生,自然使他對大明帝室這兩代人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所以先帝的墜落,還有太子的下落,讓他尤為難過。

而柳振民與吳梅村完全不同,他是因為發表正確意見反被崇禎貶謫到南京的,所以對先帝沒有太多的感念,崇禎死了他都不太難過,也就更體會不到吳梅村這種一想起先帝就滿是追思回憶的感情。他見吳梅村一臉惆悵的樣子,也沒覺得怎麼樣,正要開口勸解,結果一旁的鄭大木先誌氣滿滿地說道:

“吳大人,話不能這樣說,我們雖身逢亂世,諸事無常,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讀聖人書,所為何事?不過是儘忠報國,死而後已罷了,決不可意誌消沉啊!五胡亂華的時候,中原陸沉,百年丘墟,可那祖逖卻中流擊楫,何等豪氣!現今京師淪喪,逆賊橫行,正是我們該同心協力,竭誠一致的時候,隻有這樣,才能早日還於舊都,討平闖逆,光複我大明河山啊!怎麼能坐在屋裡,一味唉聲歎氣呢?”

鄭森雖然在三人中年紀最輕,但是這番話卻說得大義凜然,壯氣彌厲,令柳吳二人忍不住頻頻點頭。雖然柳振民對裡麵“討平闖逆”的話不太感冒,但對他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還是十分欣賞的,於是連連稱讚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