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融劍(1 / 2)

吳梅村聽了柳振民這番感歎,不禁點了點頭,忽又想起柳二家裡勳臣旁支的出身,於是問道:

“對了,你那堂伯堂哥(柳祚昌和柳紹宗),不是派到南京這裡的勳臣嗎?他們就沒給你透點兒消息?”

提起這倆人,柳振民忍不住發出了冷笑:

“你說的沒錯,我是應該跟他們打聽打聽,你是不知道,我這二位親戚,當真是見風使舵的好手,若論起這看風向的本事來,怕是要比三寶太監(下西洋的鄭和)還要強上幾分。那天我剛上錢世伯的船時,他倆還對我態度敷衍,結果酒宴中間,看到錢世伯各種抬舉我,等到我要下船的時候,謔,他們二位對我變得那叫一個親熱!一個拉著我說早就看出來我要有出息,一個更讓我以後多上門兒串串,還把《增廣賢文》都拿出來說事兒了,當真是‘前倨後恭’!”

柳二剛自比完蘇秦,又覺得不妥,於是更正道:

“不,‘恭’是談不上的,人家正枝嫡係的,哪裡需要對我恭敬?頂多也就是個‘前疏後親’罷!”

柳二之所以會言辭如此激烈,是因為他和這兩位親戚素有積怨:話說這位柳祚昌本是柳振民的遠房大堂伯,不過說是堂伯,其實血緣已經頗為疏遠了,以至於兩邊的祧字(又叫行輩字派,也就是以前家族裡為了區分輩分,同一輩人名字裡統一用的一個字,就比如後來康熙的兒子們胤禛、胤礽、胤禩的那個“胤”)都已經不一樣了,就比如柳祚昌叫祚昌,而柳振民他爹就叫樹生;又比如柳祚昌的兒子,也就是柳振民的堂哥,名叫柳紹宗,而柳振民他們哥兒倆一個叫興民,一個叫振民,光看名字已經完全看不出是一輩兒的了。

本來兩家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之前兩代也不常走動,但自從柳振民他爹中了文進士後,柳家本家就好像突然想起了自己還有這麼戶親戚似的,書信往來就多了起來;再等到十幾年後柳振民他哥柳興民中了武進士,兩家的關係就更親密了,柳祚昌甚至還出麵幫著說下了柳興民和忻城伯趙家小姐的親事,從此兩邊的關係就變得更加親密了。

特彆是當得知柳振民又高中了進士之後,這位祚昌堂伯第一時間便發來賀函,對這位二堂侄表示了高度讚賞,並不失時機地提出兩邊應該借此機會“統一譜係”,“校正祧字”,也就是讓柳振民他們家按老柳家正枝兒的取名排序重新命名,即柳振民他爹柳樹生改名柳祚生,而柳振民和他哥柳興民分彆改名柳紹振和柳紹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