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一個村的,知青院距離並不遠,幾分鐘時間就到了。
剛到門口,他們就聽到裡麵傳來的爭吵聲。
外麵還有一群村民在看熱鬨。
畢竟這個年代的娛樂活動並不多,難得有熱鬨可看,哪有錯過的道理。
周子文並沒有進院子,而是和村民們擠在一起,安心當自己的吃瓜群眾。
通過裡麵的爭吵聲,很快他就明白了事情的起因。
說起來起因也很簡單,今天新來的知青不上工,其中有一個名叫李紅霞的小姑娘好心,幫上工的老知青做飯。
知青院這邊做飯都是一起做的,大家吃多少就出多少糧食,這倒沒什麼問題。
錯就錯在為了給大家做菜,她去菜地摘了幾根茄子。
本來這也沒什麼問題,畢竟老知青們吃飯,總不能不吃菜吧!她這樣做,也是好心。
可老知青們回來之後就不乾了,非說人家小姑娘沒有經過他們的允許,就去動了他們的菜。
這個說法,其實也沒什麼問題,雖然小姑娘純屬好心,但確實沒和他們打過招呼。
大家都在一個鍋裡吃飯,但菜卻是老知青們種的,這菜做出來,新知青也會和他們一起吃。
老知青覺得他們吃虧了,畢竟這些菜都是他們辛辛苦苦種的,他們自己都不夠吃,哪能讓新來的知青吃啊!
“我說你們怎麼這麼好心呢!原來是想吃我們種的菜呀!”
“這些菜可是我們辛辛苦苦種的,誰讓你們動的?”
老知青們咄咄逼人的逼問。
“我們為什麼摘菜,還不是做給你們吃的,你們憑什麼這麼說我們?”
新知青們也有自己的理由。
“呸,誰說我們要吃了,我們種的這些菜,是準備以後吃的,現在你們把菜摘了,我們以後吃什麼?”
聽著雙方的爭吵,跟在周子文身邊的陳家姐妹有些後怕。
“幸好昨天我們就搬出來了,要是和這些人住在一起,恐怕我要少活幾年。”
“嗬嗬,要不然你以為我為什麼要自己出來建房子的?”周子文樂嗬嗬的笑道。
在他看來,這事太常見了,畢竟知青院的人這麼多,人一多就容易鬨矛盾,各種雞毛蒜皮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這邊,外麵的吳大剛也明白了事情的經過。
他皺著眉頭,還沒進屋就開始大聲嗬斥。
“乾什麼,乾什麼,是不是不想乾了,要是不想乾,明天我就把你們送回知青院,讓知青院處理你們,我們村養不起你們這些大人物。”
吳大剛這話說得有些嚴重,要知道,一但下鄉的知青被送回知青院,等待他們的不是返程,而是被安排到更為辛苦的地方,比如某些農場。
那些農場,可比鄉下辛苦多了。
這話一出,新老知青們全都偃旗息鼓,不敢繼續爭吵。
不過這還不算完,接下來,吳大剛把男知青隊長陳陽和女知青隊長劉玲玲叫到跟前,先罵了一個狗血淋頭,畢竟知青院發生這樣的爭吵,兩個隊長也有很大的責任。
然後又詢問是哪些人在搞事,帶頭的幾個,全部被扣四十個工分,其他參與進來的也各自扣除二十個工分。
隨後,大隊長周衛國也氣勢洶洶的趕了過來,一開口就把這些知青們臭罵一頓。
周子文見狀,急忙帶著陳家姐妹躲在人群後麵,以免殃及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