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周子文就忙著開始劈柴,這麼大一棵樹,院子都快放不下了。
陳巧依則去幫姐姐一起做飯,剛才陳詩英去了一趟生產隊,把紅薯葉領回來,這會飯還沒做好。
周子文身強體壯,力氣也大,沒過多久,他就把砍回來的樹劈成木材。
等他這邊完工,隔壁倆姐妹正好把飯做好。
今天的飯桌上多了一道清炒紅薯葉。
陳詩英的廚藝非常不錯,周子文估計,她的等級應該也在四級。
鮮嫩的紅薯葉,配上蒸得鬆軟的玉米饃饃,瞬間讓周子文胃口大開。
也就是陳詩英知道他的飯量,特地多做了一些,不然還不夠吃。
“聽說了嗎?知青院那邊的人又被處罰了。”陳詩英笑眯眯的告訴他們一個消息。
看得出來,這姑娘對知青院的人並沒有什麼好感,要不然也不會在這兒幸災樂禍。
要知道,平時她都不怎麼關心這種八卦的。
“怎麼回事?詳細說說。”聽到這話,陳巧依一下子來了興趣。
和陳詩英比起來,她的情緒更激動一些,畢竟當初和那些老知青吵架的人裡麵,有她一個。
“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也是聽她們說的……”陳詩英講了一下事情經過。
這事可以說是村子裡最大的新聞了,在這個消息靈通的村子,隨便找個人都能說個頭頭是道。
而且還越傳越誇張,這會村子裡已經在流傳知青院有人欺負女同誌,又被人英雄救美,然後打起來了。
好在陳詩英說的是原始版本,畢竟她在知青院也有朋友,比如李紅霞、張曉麗之類的。
她們都是和陳家姐妹同一批下鄉的知青,年齡又相近,加上又在同一個生產小隊,抬頭不見低頭見,一來二去就成了朋友。
“嗨,這沒什麼稀奇的,那些老知青不都這德行嘛,當初我們又不是沒見識過。”
對於今天這事,周子文毫不意外,這確實是那幫老知青能乾出來的事。
“確實,以後還是少和他們接觸的好。”陳詩英讚同的點了點頭。
“嗯,子文哥,知青院那幫人不是好人,你可彆和他們一樣學壞了。”陳巧依煞有介事的看著周子文說道。
“嗬嗬,我和他們可不一樣。”周子文微笑著搖頭。
他和那些老知青不同,老知青們來鄉下已經好幾年了,家裡有條件的,早就想辦法把他們調回城裡去了,剩下的都是條件不怎麼好的。
知青院那幫老知青,就是家裡條件不好,沒有辦法回城的。
在鄉下乾活不行,家裡能給的支持又少,一來二去,他們的日子就更加艱難了。
時間一長,這些知青就開始擺爛,日子能過一天是一天,唯一支撐他們的期盼就是回城。
他們期望著自己回城的那一天。
而周子文和他們不一樣,他才剛下鄉沒多久,並沒有體會到鄉下的艱辛。
加上他力氣又大,鄉下的活對他來說並不難。
還有家裡父母哥哥姐姐的資源,讓他不缺錢花。
還有掛機麵板,這是他最大的底氣。
有麵板在,不管到哪裡,他都能過得如魚得水。
吃了飯,周子文又給院子裡的菜苗澆了一次水。
現在天氣炎熱,一天澆兩次水也不多。
對於這些菜苗,周子文可是寶貴得不行。
這可是他第一次種菜,要是種死了,那可就笑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