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肉有蛋,根本不缺吃的。
“子文,昨天我聽說村裡人都要做大醬,我們要不要也做點”陳詩英開口問道。東北這邊的人,都喜歡吃大醬。
要是沒個大醬蘸菜,吃飯都不爽快。
入鄉隨俗,陳詩英也想像村裡人一樣,弄點大醬來吃。
雖然沒見周子文弄過,但陳詩英卻知道,他肯定會做。
“行啊,那咱們也弄點吧!”周子文點了點頭。
其實東北大醬很講究時間,一般一年中有兩次做醬的時間,一次是臘月,一次是正月末,二月初,下醬的時間也是要十八或廿八這兩個時間。
現在已經是二月中旬,下醬時間都過了。
不過周子文也不講究這個,反正都是二月,算是摸到下醬時間的尾巴。
做大醬的工序也不複雜,先用曬乾的黃豆,下水煮熟,然後用石磨磨成黃豆泥。
然後把磨成泥的黃豆做成醬胚,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發酵,就成了做大醬的原料。
等醬胚做好,就可以把它們收集起來,用報紙之類的東西包好,然後纏上麻線,放在家裡稍微熱一點的地方發酵。
一般是放在炕尾或者廚房。
放置醬塊的地方不能太熱,那樣醬塊會太乾,不會發酵。
經過差不多兩個月的發酵,醬塊就好了。
這個時候的醬塊味道不怎麼好聞,有刺鼻的味道,取出來後,需要把醬塊打開,清洗乾淨。
發酵過的醬塊一般會產生黴菌,不過這是正常現象,清洗乾淨就行。
清洗好醬塊,需要曬乾,曬乾之後,需要加鹽加水,放在大缸裡繼續發酵。
等大醬發酵好後,會有濃鬱的香味,這個時候,大醬就可以吃了。
像村裡的大媽大嬸們,做這個最在行,一年四季,基本上天天吃。
俗話說得好,“小蔥蘸醬,越吃越胖。”
沒有大醬的飯菜,是沒有靈魂的。
“你教我吧,我來弄。”
說道這個,陳詩英來了興趣。
在她想來,村裡那些大媽大嬸都會一手做大醬的功夫。
作為周子文的女人,她也要會一手才行。
雖然在廚藝上她比不上周子文,但她勤快啊!
作為一名賢惠的女人,家裡的活,總不能都讓周子文來乾吧!
“行,等會先把豆子泡好,咱們晚上回來就弄。”周子文一口答應。
“嗯。”
陳詩英乖巧點頭,那模樣,像極了陳巧依。
……
早飯之後,周子文和陳家姐妹一起來到生產隊集合。
開完早會,來到蘑菇房。
在這邊待了一會,周子文就去了衛生室。
在衛生室這邊,給朱有德紮了個針,然後完事收工。
一看時間,才八點多鐘。
接下來就是他的自由時間了。
想到昨天王曉麗來找他看病,周子文特地給朱建國打了個招呼,說要上山采藥,如果有搞不定的病人,就讓他們等著,等他回來再說。
他估計,既然是難言之隱,估計也不會讓太多人知道,說不定人家根本不願意來衛生室,隻想悄悄咪咪的找他看病。
就像昨天那樣,直接找到家裡來。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人家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遇到不好讓外人知道的病,肯定會藏著掖著。
而直接找到醫生家裡去,就是最保險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