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張臉,這個時候可不能丟了麵子。
當然,也有那種不在乎臉麵,或許老死不相往來的。周子文他們來了沒多久,知青院的人也來了。
大家自覺帶著自己的口糧,富裕一點的也會帶一些其他吃的,有的也會隨禮一個紅包,三毛五毛不嫌少,六毛八毛不嫌多。
隨著知青院的人來的越來越多,這邊很快就熱鬨起來。
女知青們去幫忙做飯,男知青們則負責安排桌子板凳。
東西不夠的,就去彆人家裡借。
周子文他們這些自己在外麵蓋房子的更是首當其衝。
光是他們這些在外麵住的,每家一張桌子,隻需要八九張就夠用了。
周子文家裡有兩張,其他人家裡再借幾張,沒一會就布置好現場。
人多力量大,女孩子們做飯的速度也很快。
幾口鍋一起忙活,沒過多久就把飯做好了。
作為知青中的名人,周子文受到其他知青的吹捧,關注程度,甚至不下於今天的新婚主角。
不過周子文也沒有越俎代庖的意思。
吃飯的時候,他就和相熟的知青們坐在一起,談論知青的生活,談論村裡的八卦,但大家都默契的不談國家大事。
謹言慎行,禍從口出,這是人們總結的經驗教訓。
開飯之前,陳秀琴和宋成兵舉辦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
他們站在領導的畫像前,在眾人的祝福中宣誓。
大家拍掌叫好,有的還在起哄。
簡單而熱鬨的婚禮結束之後,宴席也開始了。
陳秀琴的家庭條件不錯,宋成兵平時比較節約,但也存了一些錢,這次結婚,倆人一人拿出一部分積蓄,漂漂亮亮的辦了個宴席。
紅燒肉、回鍋肉、水煮魚,還有周子文的隨禮,一隻野雞和一隻野兔,加上從周子文這裡買的羊肉,光是肉菜就有六個。
再加上幾個素材,知青們看的雙眼放光,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開席之後,一個個也顧不得其他,先把肉吃到嘴裡再說。
這個年代,肉是好東西,越肥的肉,大家就越喜歡。
特彆是那種滿嘴流油的,就算味道不怎麼好,吃起來也是人間美味。
周子文倒是比較矜持,他天天吃肉,頓頓有肉,也不缺肉吃。
而且他也被陳詩英給養叼了,味道普通的菜,他都不屑去搶。
等大家把菜吃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才是喝酒聊天。
這個時候才是最熱鬨的。
女知青們有的也會喝一點,喝開心了,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聊天,高興的時候還會表演個舞蹈,唱歌拿手的歌謠。
這個時候,男知青們就顧不得喝酒了,一個個目不轉睛的看著她們。
一些女知青們雖然長得不算漂亮,但勝在年輕,年輕的青春氣息,總是那麼動人。
特彆是一些下鄉好幾年的男知青,在鄉下這個地方待著,簡直和當和尚差不多。
村裡的女人他們看不上,他們看的上的,人家又看不上他們。
有時候,在鄉下待久了,這些男女知青們都有些躁動。
有的也會談戀愛。
但談歸談,卻始終沒有聽說要結婚的。
彆問,問就是父母還沒同意,談的時間太短,還想再等一段時間。
有些談了一段時間吹了的也有。
當然,更多的是悄悄談,不讓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