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穀場上,村民們看著周子文推著這麼大一車糧食離開,一個個都很羨慕。但羨慕歸羨慕,但卻沒有嫉妒。
他們都知道,今年之所以能分到這麼多錢,都是周子文的功勞。
一個個對他感激還來不及呢!
要是誰敢在這個時候說閒話,被罵一頓是輕的,說不定還得挨一頓打。
周子文推著裝滿糧食的板車緩緩離開曬穀場,身後傳來了村民們的議論聲。
“看看,還是周知青利害,今年他們家分的糧食可真不少啊。”一個村民看著周子文的背影說道。
“是啊,剛才我看了,周知青領了不少錢呢!我都看他數了好一陣。”另一個村民附和。
“這可都是周知青帶領大家種蘑菇掙來的,要不是他,你以為我們今年能分到這麼多錢啊”一位村民感激的說道。
“可不是嘛,以前咱們村哪有這麼多的收入,子文這孩子真是有本事。”一個年紀稍大的村民感慨道。
“那可不,周知青的醫術也很好,上次我家孩子生病,就是他給治好的。”一個婦女插話,臉上滿是對周子文的敬佩。
“對對對,我家那口子也是被他治好的。”旁邊的村民也點頭稱讚。
“咱們村能有這樣的好後生,真是福氣啊。”一個老者捋著胡須,滿臉欣慰。
“是啊,周知青不僅人好,還特彆謙虛,從不擺架子。”一個中年婦女說道,她的聲音裡充滿了對周子文的喜愛。
“可惜啊,他是知青,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回城了。”有人可惜的道。
“那可說不準,萬一回不去了呢”有人開口反駁。
知青可不好回城,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周子文真想離開,其實並不怎麼費事。
隻是這幾年外麵的環境不太好,他隻想在鄉下躲清淨而已。
回到家裡,周子文把糧食搬到地窖放好。
接著,他又推著板車和裝糧食的麻袋從家裡離開。
板車和麻袋都是生產隊的,需要還回去才行。
來到生產隊,周子文把板車和麻袋還到庫房,然後就向蘑菇種植基地走去。
來到蘑菇種植基地,這邊已經沒幾個人了。
除了幾個小組長,剩下的也就十來個人。
至於其他組員,周子文已經給他們放假了。
本來他們還不願意走的,但蘑菇種植基地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用不到這麼多人。
看他們不怎麼忙,周子文就把他們召集到一起,開了一個小會。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幾個知青,很快就要回城探親了。在我們離開的這段時間,基地的工作就交給你們了。”
周子文笑嗬嗬的說道。
“組長,你放心回去吧,這邊有我們看著,不會出問題的。”王大友開口說道。
劉大為也開口補充,“是啊,組長,你教給我們的技術我們都記在心裡,保證不會讓基地出任何問題。”
“那就辛苦你們了。”周子文笑著點頭。
他對這些最早跟著他的老學員還是挺滿意的。
這些人都是吳大剛當初精挑細選的。
一個個愛學習肯吃苦,對周子文又很尊敬。
這麼長時間下來,周子文對他們都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