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詩英的手藝真是越來越棒了,這土豆烤得恰到好處。”周朝陽也忍不住誇讚。
“你們倆就彆誇我們了,趕緊多吃點,今天子文燉的雞湯才是主菜,大家都多吃點。”陳詩英笑著勸道。“哇,這雞湯真是太鮮美了!”沈招娣喝了一口雞湯,讚歎不已,“子文哥,你是怎麼燉的教教我吧。”
“哈哈,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就是火候和調料的問題,當然,火候也需要掌握好。”周子文笑著分享他的烹飪心得。
“聽起來簡單,但要做到子文哥這樣的味道,肯定不容易。”唐瑤瑤也嘗了一口雞湯,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形。
“是啊,子文哥的手藝真是沒得說,這雞湯鮮美又不油膩,真是太好喝了。”周朝陽也加入了誇讚的行列。
“你們就彆誇我了,大家都多吃點,不夠還有。”周子文笑著給每個人又盛了一碗雞湯。
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氣氛溫馨而又熱鬨。
沈招娣和唐瑤瑤不時地向周子文請教烹飪技巧,而周朝陽也聊起了村裡的新鮮事。
“對了,你們知道嗎咱們大壩子村又要來一批知青了。”
周朝陽有些興奮的道。
“真的嗎那太好了,村裡又要熱鬨起來了。”
沈招娣興奮的說道,每次有知青來,都會鬨出不少事來。
這個時候,就輪到他們看戲了。
當然,當初他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
“不知道這次會來多少知青。”唐瑤瑤好奇地問道。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周朝陽搖了搖頭。
“估計不會少,畢竟這是今年第一批下鄉的知青,人數應該會多一點。”周子文開口說道。
他和吳大剛關係很好,從他那裡會聽到很多消息。
就比如開年之後第一批下鄉的知青,他們多半是去年積累下來的。
畢竟大家都想在家過個年。
現在年過了,該下鄉的都得下鄉。
“那這批知青來了住哪裡呢知青院還有空房間嗎”唐瑤瑤又問道。
“隻要下鄉的人不是太多,應該問題不大。不過要是再多一些,估計就不夠用了。”
周子文對知青院還是比較了解的。
雖然不經常去,但也知道那邊的情況。
“希望他們能儘快適應鄉村生活,像我們當初一樣。”陳詩英感慨的說道。
“是啊,剛來的時候確實不容易,不過等時間長了,慢慢就適應了。”陳巧依點頭說道。
大家一邊吃飯一邊繼續聊天。
周朝陽對周子文養的幾隻鷹很感興趣。
“周哥,你這幾隻鷹什麼時候能飛啊”
“嗬嗬,應該快了。”周子文開口回答。
按照他的估計,以它們的生長進度,估計再過一個星期左右就會飛了。
當然,這裡麵肯定少不了他的功勞。
他的馴獸技術馬上就要達到四級了。
有他配置的食物和訓練,這幾隻小鷹成長得非常迅速。
它們的羽毛逐漸變得豐滿,眼神也越發銳利。
“還是周哥厲害,什麼都懂。”周朝陽承認,他有些羨慕了。
要是他也有周子文的本事,學什麼都快,那該多好啊。
可惜,人和人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