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去一趟蘑菇種植基地,在那邊待個半天,快要中午的時候就回家做飯。
吃完飯再睡個午覺,日子過得美滋滋。有空的時候去深水潭釣釣魚,要不就去山上打點獵物。
要是打到的獵物多了,他就晚上拿到黑市裡去賣掉。
幾天下來,也陸陸續續賺了二三十塊。
這幾天裡,知青院也熱鬨得很。
一個是新知青的到來,人一多,事情就多。
再加上他們初來乍到,對農村生活還不適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有的知青嫌勞動強度太大,每天叫苦連天;有的知青因為生活條件簡陋,和其他知青鬨起了矛盾;還有的知青因為思念家鄉,偷偷躲起來哭泣。
負責管理知青院的周強和張文麗忙得焦頭爛額,時不時地就來找周子文幫忙。
周子文雖然不太願意卷入這些瑣事,對這些事情也不感興趣。
讓他看個熱鬨還行,讓他去幫忙處理,他可不乾。
除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有就是工農兵大學生名額的事了。
這一次,知青們分到兩個名額。
為了這兩個名額,這段時間裡,知青院那邊可是鬨得不可開交。
作為男女知青隊長,周強和張文麗都在努力競爭。
那些比周強和張文麗來的還早的知青們也不甘落後,一個個四處找關係。
送禮的送禮,說好話的說好話,都想為自己或者自己親近的人爭取到這個名額。
知青院原本和諧的氛圍被打破,彌漫著一股緊張和功利的氣息。
周子文對此隻是搖搖頭,他實在不理解為什麼大家要為了這兩個名額爭得如此頭破血流。
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上大學固然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但在農村的這段經曆同樣寶貴。
而且,再過兩年就要恢複高考了,到那時,憑本事光明正大的回城,可比爭取工農兵大學的名額要靠譜得多。
周強和張文麗也因為這個名額的事情產生了一些矛盾。
周強覺得自己作為男知青隊長,為知青院做了很多貢獻,應該有更大的優勢。
張文麗則認為自己在管理女知青方麵也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女知青在某些方麵也需要這樣的機會。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其他知青們也分成了不同的陣營,支持周強的和支持張文麗的。
原本團結的知青群體變得四分五裂,這讓周子文感到十分無奈。
他覺得這兩人挺蠢的,明明有這麼大的優勢,而且名額也有兩個。
要是他倆聯合起來,其他人基本爭不過。
可惜,這兩人私心太重,完全沒有考慮到合作共贏的可能性。
而周子文自己,依舊過著自己平靜的生活。
他每天還是會去蘑菇種植基地,關注蘑菇的生長情況。
在他的指導下,蘑菇種植基地的蘑菇長得越來越好,豐收在望。
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其他生產隊蘑菇房的建設。
隨著春耕逐漸接近尾聲,其他生產隊也開始了蘑菇房的建設進度。
周子文也更加頻繁地去各個生產隊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