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離開東南二三事(2 / 2)

這時,蕩虜軍已經在城外集結完畢,準備隨時返程。

衛淵望著那些目光充滿著期望的百姓,又看向眼前老者,緩緩開口道:

“本將軍來福州,不過是秉公行事,老太公,留物一事,還是免了吧。”

那老者突然臉色激動,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拉住衛淵的手腕,一時間,矗立在衛淵身旁的侍衛,都是心頭一緊。

衛淵示意無恙,隻聽那老者心懷感激道:

“請將軍恕老朽無禮。”

“將軍,求您,留下些物甚吧。”

“是您讓福州的百姓們,再也不用隻靠打漁為生,再也不用擔心被倭寇侵擾劫掠,您的功績,我們福州乃至整個東南的百姓,都會牢記於心。”

“您留下一件物甚,也算是激勵後世子孫了。”

衛淵見這老者越說越激動,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蔡襄來到他身邊,作揖道:

“請衛將軍留下一隻官靴吧,也好全了福州父老鄉親們的心思,不使他們抱有遺憾。”

衛淵不好再推辭,索性隨了福州百姓的心意,留下一隻官靴。

當年孔子離任留靴,成了一段佳話。

隨後就有了這樣的傳統。

若是哪地百姓,覺得這該地父母官或封疆大吏還算不錯,也會請他留下靴來。

隻是會不會像孔子那隻鞋一樣,保存極久,就不得而知了。

留下官靴,衛淵又穿上一雙靴子,正欲向福州百姓請辭離去。

不料,那拄拐老者再次開口道:

“衛將軍,您給福州父老留下了一隻靴。”

“福州父老鄉親們,也想送您一個物件。”

“此去汴京,山高水長,難免遇到個陰天下雨的時候。”

“不如,就帶著這把傘吧。”

“還有,這件袍子,也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若遇風雨天,穿上袍子,能擋擋風寒,請衛將軍您收下吧!”

聞言。

衛淵看著他們已經遞來的青羅蓋傘與各式布料交織的袍子,認為也不是什麼貴重物甚,便就命一旁侍衛收下

隨後,他便上了車輦,率領蕩虜軍,浩浩蕩蕩的離開福州地界。

眼瞅著距離福州城門越來越遠。

坐在馬背上的陳大牛忽然注意到,那些福州的父老鄉親們,依然在相送著。

於是連忙將此事告知坐在車輦裡的衛淵,

“將軍,此處距離福州城門,少說也得有十裡地了吧?”

“福州的百姓們,還送著咱們呢。”

其實此前,衛淵就知道他們還在前來相送著,也下車輦向他們說了,切勿再送,免得累了腳,可是福州父老們並不答應。

無奈,衛淵也隻得隨他們去了。

此刻,聞言後。

原本正閉目養神的衛淵,豁然睜開雙目,連忙讓侍衛停下馬車。

隨後,他快速下了車輦,看向東南的那些父老鄉親們,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

他殺倭是為了眼前這些淳樸的百姓們嗎?

有,但也有為自身利益並不純粹是為了百姓。

本就是分內之事,隻因做了點實事,就能被百姓們這般對待,衛淵心中豈能不感動?

他歎了口氣,孤身向前走了幾步,來到一處寬闊地帶,看著前來相送的百姓,連成一條長蛇,一眼望不到儘頭,不由得大聲道:

“鄉親們,回去吧,回去吧!”

軍隊行進的速度不算太快。

那些百姓腳力不錯,能跟得上。

不過跟了這麼長一段路,難免會累。

衛淵不忍他們再送了。

沒過一會兒,有些百姓見到衛淵身形,又聽衛淵一直重複著方才所言那句話,於是便紛紛下跪道:

“衛將軍,送君千裡,終須一彆,福建路的父老鄉親們就送您到這了。”

“您初來東南時,長途跋涉,剿滅倭寇,消除匪患,又為我們謀了生計,使得我福建路乃是東南沿海一帶的百姓在今後皆有錢財所得。”

“如今,福建路的父老鄉親們,護您十裡,祝您此去汴京,直上青雲!”

有了這些百姓的十裡相送,衛淵即使不想平步青雲,也難。

誰將百姓放在心上,百姓就會將誰放在心上。

他們送衛淵的十裡路,不是路,而是

一條直通青雲的坦途大道。

百姓們,豈不知這點?

他們甘願相送,由衷希望,衛淵真的可以平步青雲。

“衛將軍,就送您到這了。”

“您此去,山高水長,還望保重身體!”

“餘下的路,還要靠您去走,請恕東南父老,不能再送了!”

“請衛將軍珍重!”

“.”

前來相送的百姓們陸續開口。

聽似嘈雜,但衛淵卻能聽個真切,能知道,他們想表達什麼。

衛淵深呼吸一口氣,朝著那些可愛的百姓深深作揖。

什麼話也沒說。

卻勝似千言萬語。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