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中原大戰!(1 / 2)

嘉佑八年,六月十三日。

吐蕃,鄯州,青唐城,此地乃是吐蕃政權中心所在。

佛子唃廝囉正召集吐蕃各部首領,商議伐夏之事。

唃廝囉以年邁之軀,遠赴汴京又再度折返,幾經折騰,身體大不如從前。

麵容枯朽至極。

很多信奉唃廝囉的信徒,都為此感到心酸,他們從未見到過如此蒼老且虛弱的佛子。

“佛子,伐夏之事,您說怎麼做,我們便怎麼做。”

“佛子,您的身體還好嗎?”

“.”

各部首領已經許久未見唃廝囉,今日見到他,都有千言萬語想說。

他們見不得偉大領袖的衰老,但這是人無可避免的曆程。

“佛子,皇帝陛下去世,夏主身體堪憂,耶律洪基不複鼎盛,如今,連您也老了嗎?”

有人忍不住發出一聲歎息。

唃廝囉看向各部首領,枯朽的臉頰上,露出一抹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

“人皆有生老病死,我等帶領各部族,走出了最為艱難的時刻,如今,我等都要老去了。”

有唃廝囉在的吐蕃,對於吐蕃而言,就是盛世。

李元昊開創的西夏,遠勝從前,無比強盛。

趙禎的大周、耶律洪基的遼國,在這個階段,都堪稱是最為鼎盛時期。

然而,盛極轉衰,這是逃脫不過的定律。

“各國積攢國力日久,將來必有驚世之戰,吾為吾國憂,然如今,總算是有條生路。”

唃廝囉看向自己的兒子董氈。

後者又看向各部首領,緩緩道:

“汴京之行,我與大周樞密使衛淵交談甚歡,他為我賜字,我為其灌頂,按照中原的禮儀來說,我與他,算是結拜兄弟。”

“如今,他已被任命為北伐大總管,我與父王,皆看不透他的命數,他,要麼成為我吐蕃有史以來最為強勁的敵人,要麼,就是我吐蕃苦苦追尋的一線生機。”

眾部落首領明白了唃廝囉的意思,

“佛子的意思,我明白了,回去之後,我便召集舊部,討伐西夏。”

“佛子,您千萬要保重身子,我們不能沒有您!”

“吐蕃需要您!”

“.”

唃廝囉歎道:“今日召你等前來,還有一事,自我之後,我的兒子,可為新任佛子。”

眾部落首領齊齊向董氈作揖。

唃廝囉再次開口道:“董氈,討伐西夏,靠你了。”

稍晚些。

待整座大殿僅剩他們父子時。

唃廝囉又問道:“若有朝一日,衛淵要伐我吐蕃,你該如何阻擋?”

董氈想了想,道:“真到了那一步,隻怕西夏與遼國,都被周所滅,臣服於周,保全我吐蕃百姓,不失為一良策。”

如果換做夏與遼的皇帝,聽到自己的後代子孫,竟是這般作答,必會不屑,甚至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個孬種。

但是,吐蕃佛子,心懷天下蒼生,於他而言,在吐蕃成立政權,也隻是不想讓吐蕃的百姓,成為西夏的奴隸。

倘若吐蕃臣服於周,能換取吐蕃百姓生機,還不會淪落為奴隸,佛子樂意看到這樣的局麵。

“好。”

唃廝囉笑道:“吾兒,甚好。”

“為父,無憂矣。”

當日子時夜半,吐蕃佛子唃廝囉崩卒,享年六十八歲,為吐蕃繼鬆讚乾布之後又一明主。

在衛淵前世的曆史中,唃廝囉至少還能活兩年。

但,這個世界的曆史早已發生改變。

似宋非明的大周,就是最好的見證。

唃廝囉曆經長途跋涉,來返汴京,這對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來說,並不容易。

是以,失去了兩年性命。

他為他最器重的兒子——董氈,鋪墊好了一切,已經無憾亦無憂。

同日。

遼國,上京城。

耶律洪基已得知遼軍在相州之戰的慘敗。

他拖著一副病軀,喚來自己的兒子耶律浚,道:

“用不了多久,耶律仁先就會撤軍,此戰,我大遼付出極多,將來你若登基,該如何消弭此戰之影響?”

自遼軍南下以來,耶律洪基做夢,每每能遇到趙禎對他破口大罵,說他背信棄義。

當年澶淵之盟,雙方定下百年和平大計。

而隨著耶律洪基幾次三番的討伐大周,算是公然撕毀那百年合盟。

再加上聽聞相州慘敗的噩耗後,耶律洪基的身體瞬間下滑,大不如從前,像是要命不久矣。

他不止一次的在想,如果.如果遵照澶淵之盟,遼周兩國互不侵犯。

如果,他一心不想著擴張,隻想著發展民生內政,積攢國力.

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番天地?<b

r>

是不是.自己也能活得久一下?

不至於,將國朝的擔子,壓在自己僅有八歲的孩子身上?

或許,在遙遠的另一個世界,會有另外一個耶律洪基,在做著,不使自己後悔的事情吧?

想到這裡,耶律洪基看著眼前自己那尚且稚嫩的孩童,搖頭歎道:“罷了,你才多大,朕與你說這些作甚?”

聞言,耶律浚突然語出驚人道:“兒臣認為,應該要與周國搞好關係吧?”

耶律洪基一愣,道:“還有麼?若有,繼續說。”

耶律浚點了點頭,繼續開口道:“兒臣認為,此戰敗後,不過是賠償周國一些土地,讓兒臣擔憂的是.女直人.”

遼軍南下一戰,近乎將遼國最能打的十幾二萬人全部葬送了。

遼國軍事力量大幅度削弱。

很難不保證女真不會趁機作亂。

“女直.難道,在你這個年齡,能看到這麼多。”

“還有嗎?”

耶律洪基微笑著開口。

他在想,如果自己能夠多活二十年,不,十年。

用十年的時間,親自教導這個孩子,會不會將這個孩子培養為,大遼有史以來,最為英明的帝王?

耶律浚搖頭,“兒臣不知了。”

耶律洪基摸著他的腦袋,笑嗬嗬說道:

“為父接下來說的話,你要記在心裡,記一輩子,不要向第二個人說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