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耶律仁先最後的陽謀(2 / 2)

徐長誌越看衛淵寫的文字越是吃驚,

“衛兄,伱這是在教陛下做事啊!”

衛淵道:“如今,彆無他法,燕雲不複,陛下就還要用我等。”

他們都未猜測,那是王安石出的主意。

也因這件事,或可能使君臣之間出現間隙。

嘉佑八年,九月底。

周軍攻入祁州城內。

遼軍主帥耶律仁先坐於刺史府內,靜待衛淵到來。

這時,整座刺史府,都被周軍團團包圍。

自此,南下入侵的四十萬遼軍,已經全部葬身在了大周的土地上。

遼國,經此一役,元氣大傷。

待衛淵來到刺史府時,陳大牛連忙前來,抱拳道:

“衛帥,耶律仁先說,要見您。”

見我?

衛淵想了想,道:“確實該見見。”

他來到刺史府正堂處。

見到了披頭散發,手握一柄彎刀的耶律仁先。

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家,幾經攻破汴京,最終,卻要殞命於此了。

整座刺史府,燈火通明,血腥味伴隨著戰火氣息,彌漫在整座城頭。

在眾人的矚目下,耶律仁先緩緩端坐在了太師椅上。

衛淵上前兩步,“你見我,所為何事?”

耶律仁先看向眾人。

衛淵擺了擺手。

圍在四周的周軍將士頓時離開此間。

衛淵也搬來一張椅子,坐在他的對麵,心中並無對戰敗者的嘲弄之意,有得,是感歎。

耶律仁先,也算作一位英雄。

在大周出現狄青、張輔、顧偃開等諸多名將的同時,在耶律仁先的率領下,遼軍卻愈發壯大起來。

他若算不得英雄,誰還能是英雄?

“你特意要見我,是有事要說吧?”衛淵問道。

耶律仁先抬頭,靜靜地看著他,過了片刻,嘴裡才崩出那麼一句話來,

“你小子,還真是年輕啊。”

衛淵道:“老將軍是當世英雄,我會給你留個全屍,不然活下去也隻是受辱而已,如何?”

耶律仁先點點頭,“多謝。”

衛淵將要起身,耳旁又傳來他的聲音,

“且慢。”

衛淵看著他手裡的兵刃,好奇道:“老將軍對自己下不了手?”

耶律仁先搖頭問道:“我隻是在想,像你這樣的妖孽,最終會是怎樣的下場,生路,又在何處。”

聽到這番話,衛淵心中一動,重新端坐在椅子上,正色道:“老將軍,有話直說吧。”

耶律仁先道:“若你收複燕雲十六州,你便真的沒有活路了。”

衛淵笑了笑,“明白了,老將軍放心,當年我大周太祖皇帝定下的蠶食燕雲十六州之計,不會有人動搖。”

耶律仁先一愣,道:“你

還真是想得周全。”

衛淵起身鄭重作揖道:“老將軍,一路走好。”

耶律仁先無言。

待衛淵離開此間之後。

忽聽耶律仁先大笑兩聲,“衛淵,可莫要忘了,與老夫的約定!”

約定?

什麼約定?

艸!

衛淵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再來到大堂處,卻見耶律仁先已自刎而死。

衛淵氣急敗壞道:“我好意留你全屍,你用心當真歹毒!”

“來人,將耶律仁先五馬分屍,千刀萬剮,烈火焚身,取其骨灰,鎮於寺廟之下,本帥要讓他永世不得超生!”

衛淵罕見的暴怒。

當然那句話,傳到了趙曦的耳朵裡。

再加上不打算收複燕雲十六州,教趙曦做事等等,君臣,豈能不離心?

嘉佑八年,十月初旬,衛淵徹底收複失地。

與此同時,趙曦一邊命朝臣拖著遼國使者,一邊催促衛淵繼續進軍,挺進燕雲十六州。

十月五日,耶律義先撤兵。

十月中旬,衛淵接到旨意,以準備物資為名,暫緩出境。

趙曦在拖著遼使,而衛淵,也在拖著天時。

隻要下了雪,就進不了軍了。

燕雲十六州,自然也無法收複。

十月二十日。

汴京。

宣政殿裡,趙曦看到皇城司指揮使燕達前來,迫切詢問道:

“冠軍侯出兵了沒有?”

聞聲,燕達跪地叩首道:“冠軍侯說,北地下起了大雪,數十萬大軍多來自南方,無法忍受北地寒冷,故而無法進軍。”

無法進軍?

等了這麼久,卻是這麼一個結果?

“朕不是發了幾批棉衣嗎?燕雲十六州.這麼好的機會,衛師為何不進軍?為何啊!”

趙曦隱隱有些動怒的跡象。

燕達不敢言語。

這時,站在一旁的王安石朝著趙曦使了個眼色。

趙曦無奈先讓燕達退下。

待整座大殿,就隻剩下他們二人時,趙曦才悶悶不樂道:

“王師,朕就不懂了,遼軍精銳全部喪命,就連耶律仁先也死了,此刻進軍燕雲十六州,乃最好時機,待將來遼軍恢複元氣,再想收複,可就難上加難了!”

王安石道:“陛下,您先看看這個。”

說著,遞給趙曦一張劄子。

趙曦打開來看,眉頭微微皺起,

“這明顯就是耶律仁先的離間之計,朕豈會中計?”

王安石語重心長道:“是離間計不假,可衛侯與耶律仁先單獨相會,也是事實。”

趙曦道:“你什麼意思?懷疑衛師有叛國之心?”

王安石連忙作揖道:“臣絕無此意,隻是眼下將入寒冬,大軍不宜繼續推進,國庫耗空,倘若收複燕雲十六州之戰,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隻怕,會使我大周陷入泥潭,進退不得。”

趙曦本要出口反駁,可認真一想,的確如此。

“衛師明明可以早些結束中原之戰,收複失地,他為何要拖那麼久?”

“朕不明白,不懂!”

說到這裡,趙曦怒氣衝衝道:“就算不打,也得再拔遼國一層皮,告訴他們,割地賠款,否則,我大周將士,絕不收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