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頭之上。
衛淵享受著全京城百姓的膜拜稱讚,心中並未飄飄然。
趙曦將他推到一個本不該臣子站在的位置。
這個位置,堪稱是如履薄冰。
“衛師。”
衛淵耳旁再次響起趙曦的聲音。
他欲轉身作揖。
但是,身材矮小的趙曦抬手拍了拍他的後背,示意他無需轉身,
“衛師,還記得,你曾答應過朕的事情嗎?”
衛淵道:“臣答應過陛下很多事,但臣都記得。”
趙曦道:“衛師,朕不負你,你也不能負朕。”
衛淵堅定地點了點頭。
趙曦開心地笑了,笑的像個孩子,
“衛師,這一次沒有攻破燕雲十六州,沒有關係,下一次,隻要你還想北伐,朕就全力支持你,無論有多難。”
衛淵受寵若驚。
整個大周,或者有史以來,應該隻有被劉禪視為相父的諸葛亮,能夠有此待遇了。
劉禪視諸葛亮為相父,趙曦認衛淵為老師。
諸葛亮與衛淵,同樣都是托孤大臣。
劉禪與趙曦,同樣是受命於危難之際。
想到此處,衛淵內心感慨良多。
或者,他該給天子說明,他不願攻入燕雲十六州,是因為,一旦收複燕雲,他有些擔心兔死狗烹之事?
有些擔心,在朝中會毫無用處?
並不全是自己所說的那些理由?
但他知道,自從做出決定之後,一些事,就無可挽回了。
這不是君臣之間的較量,更不是師生之間的妥協。
這更像是一種為臣子、為人父的無能為力。
他想讓衛家昌盛,成為大周僅次於皇族的第一世族。
他需要一段歲月來緩衝。
對於衛家來說,根基還是太淺了。
自衛淵中原之戰大勝之後,無論是他還是趙曦之間的決定,何嘗不是摻雜著複雜的人性?
又何嘗不是對彼此的一種考量?
衛淵沒有錯,趙曦也沒有錯,幸甚的是,這對君臣,還是以前那對君臣。
“陛下,臣,願為諸葛亮。”
“但陛下,絕不是劉禪,陛下,將會是我大周武帝,會是千古一帝。”
衛淵最終還是轉身,朝著趙曦深深作揖。
趙曦嬉笑道:“衛師,諸葛亮當年命隕五丈原,是沒有強大國力支撐,但朕的大周,永遠都是衛師的後盾。”
開武元年三月底,趙曦於宮中大宴凱旋兵將三日。
並特意下旨,普天同慶。
按照衛淵的意思,趙曦將每年的三月二十七日,定為國難日,為祭奠遼軍南下,衛國戰爭以來,死去的軍民同胞。
並且,還要在太廟前,修建一座擎天柱石,名為‘烈碑’,碑上正麵刻有‘為衛國戰爭死去軍民永垂不朽’,反麵刻有‘衛國戰爭烈碑’六個大字。
這是趙曦與衛淵君臣二人深思熟慮的結果。
他們認為,自遼軍南下以來,算是徹底將大周冗兵的問題凸顯出來了。
而且,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程度。
否則,今日遼軍南下,他們尚且能夠抵抗。
可來日呢?
一旦冗兵之毒入骨髓,就算是孫武在世,也無可救藥。
是以,用烈碑的方式,紀念死去軍民的同時,也是要提高軍人的榮譽感。
其餘冗兵等諸多繁雜問題,慢慢去解決。
開武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大宴三日之後,翌日大朝會。
趙曦昭告天下:
進封衛淵為‘太傅’,加九錫、假黃鉞、免死金牌,拜柱國、驃騎大將軍,兼樞密使一職,位在樞相之上;
秦振因大名府之戰有功,特進封鎮北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
徐長誌因殲滅耶律信先主力有功,特進封威北侯,任殿前司都指揮使兼兵部右侍郎;
蕭逾明、沈青、謝武等諸將,皆被封伯,任一軍都指揮使;
梁達因率軍與耶律信先之戰大獲全勝,特破例加封為‘唐林侯’,世襲罔替唐林伯,代州行軍總管兼雲州刺史,奉旨經略燕雲三州;
陳大牛因每戰必先,斬殺敵將三十餘名,獲先登功勞七次,英勇無敵,特封為‘虎侯’。
秦烈老將軍任樞密副使,因秦烈身體欠恙,樞密副使一職暫被秦振兼任;
餘者諸將皆官升兩階,賜財帛不計其數。
次日。
尚未歸家的衛淵,上奏請辭太傅之位,拒不受九錫、黃鉞、免死金牌。
趙曦未應。
衛淵再辭,趙曦仍不應。
衛淵三辭,趙曦無奈,隻收回免死金牌。
開武元月四月初旬,宣政殿中。
自回到京
城,還未歸家的衛淵,剛想著今日請旨歸家,卻被趙曦叫到殿內。
趙曦讓衛淵看起一幅字,【忠勇侯府】。
衛淵驚訝道:“誰寫的?”
趙曦笑道:“朕讓王師寫的,衛師若覺得還行,朕便讓工部造匾了。”
衛淵作揖道:“臣聽陛下的。”
趙曦點了點頭,“太傅府,驃騎大將軍府,柱國將軍府,朕覺得都不夠霸氣,唯有冠軍侯府四字,配得上衛師。”
衛淵搖頭一笑,“陛下言重了。”
趙曦道:“今日請衛師來,還有一事,在衛師出征期間,王師亦出力頗多。”
“若不是他中間調度朝廷各司,隻怕糧草輜重也不會到得太及時。”
“朕有意加封王師為參知政事,輔佐中書門下平章政事範純仁,衛師以為如何?”
說著的同時,還給衛淵一份名單,“衛師,你再看看這個。”
衛淵沒有急於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看起那份名單。
名單上,密密麻麻寫著一些人名,都是一些年輕的後起之秀。
甚至就連盛長柏的名字都在名單上。
他大概是明白皇帝要做什麼了。
自古以來,一朝天子一朝臣,趙曦是想讓原先的那些老臣讓位了。
“臣是武將,不懂這些事,陛下既然已經決定,臣便支持。”
衛淵拱手道。
趙曦笑道:“衛師啊,如今這朝堂之上,也該有一些新氣象了。”
“你可知,朕為何力排眾議,將年號改為‘開武’?”
衛淵搖頭不解。
趙曦解釋道:“朕不僅要文治,更想要武功。”
“開武.朕要的新氣象,就是讓文武並肩,朕不隻是要做中興之主!”
曆朝曆代,沒有任何一位皇帝的年號叫做‘開武’。
趙曦欲開大周‘武功’之先河。
“衛師,回家去吧,朕準你半月不,一個月的假,怎麼樣,朕不算苛責伱吧?”
一個月?
衛淵還以為,能好好休息幾個月呢。
他不由得苦笑一聲,“陛下說什麼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