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抬手用拂塵指了指其中一個書吏,他身後的宦官立刻用力的推他一把。那書吏本身已經嚇得要死,跪在大殿上已經是渾身顫抖,結果被宦官一推差點撲倒在地!
這時就聽張嘉說道:「你不要怕,給萬歲爺說一說,這幾個月撥給海軍的餉銀應該撥多少?往日裡實際撥多少?現在又實際撥出了多少?」
聽到張嘉問的是這個,書吏明顯安心了許多!這些人一輩子同帳冊打交道,可以說是爛熟於心!所以說到他們本職工作的時候膽子明顯壯了不少!
隨後書吏聲音顫抖的報出一連串的數字來,聲音也慢慢的穩定下來。而且說的極為有條理,從海軍成立的時核算的應付餉銀是多少,以前每月實際撥出的有多少等數字說的清清楚楚的!
眾人一聽就明白了,往年撥給海軍的銀子大約是應該撥
給銀子的七成左右。眾人一聽就知道這銀子數目應該是對的。至於缺少的三成有一個很有趣的名目,叫做漂沒!
其實漂沒這個詞是專指水路運輸時,因為漏水和翻船等事故損失了糧食或其他物資。可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漂沒這個詞被擴大了無數倍,就連陸路運輸的東西都會出現漂沒!而實際上這些銀子和東西到哪裡去了大家都知道,就是裝入了個人的私囊而已!
不過書吏報出來的數字有一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是戶部撥給兵部的銀子,是往年七成的四成!也就是說照比往年實際付出的銀子少了一半!
有了書吏的作證,郭孝行和幾個戶部的官員明顯安心了許多,又開始絮絮叨叨的訴說著的戶部的如何不易,聽的眾人直皺眉頭!
萬曆帝不耐煩聽這些,直接揮手示意幾個官員停止哭訴,對張嘉說道:「讓兵部的出來答話!」
不過這次張嘉就沒有單獨指出一個人來,而是示意幾個書吏輪流說話。看來在來的路上張嘉已經事先詢問過了,做了功課。
這幾個書吏跪在那裡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說了個通透,讓大家清楚知道了海軍餉銀的去處。那些餉銀不是被送到了某處修築營房,就是采買兵器甲仗或者派出了其他用途。總之,從他們所說的話來看滴水不漏,確實是用在了正經的用途上。
等他們都說完了,張嘉將賬本逐次呈上並指點給萬曆帝看。萬曆帝大致翻看了一下,發現確實是記錄著一筆筆用在的流向。雖然他無法短時間內算出具體的數目,但是他也知道從賬麵上是看不出什麼問題來了。但是這些銀子真的是否修了營房,采買了物資,就需要往下麵去查了。
想到這裡萬曆帝合上賬本對張嘉說道:「張嘉,把這些人先全部收監,然後去兵部把經手的人一並看押,好好查一查銀子都到哪裡去了,看裡麵有沒有貪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