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隻聽張元峰說道:「社首放心,在下說動兩個部落動手是沒有問題的!隻是不知社首能聯係上哪個部落,我們需要居中協調一下!」
兩個人達成協議之後就推敲起大致的計劃來。初步計劃是胡之譽安排人推動劉昊嘉去巡邊。想來朝廷裡有不少人都看他不順眼,不如把他打發到邊牆外麵去,至少圖個眼不見為淨!如果是在邊牆外麵有個閃失那就更好了!所以兩個人很快就達成了協議,並敲定了計劃。
十幾天後,就在銀山的風波還在百姓當中口口相傳的時候,兵部的一個郎中上了一個奏本,詢問內閣今年是否布置巡邊的任務?如果有布置的話,他建議武安軍出邊牆。理由是武安軍新成軍不久,士兵毫無經驗,需要加以錘煉!
這本奏本按照各種程序波瀾不驚的一步步向上走,凡是接觸到奏本的人都毫不猶豫的通過。等奏本傳到內閣就自然而然的轉到了張四維手中。他本可以直接批了的,但是出於某種原因他總要和張居正打個招呼。
所以他拿著奏本走到張居正身邊說道:「首輔,您看這份奏本。」
張居正放下筆接過奏本來看,看完之後他扭頭深深的看了張四維一眼會後才說道:「奏本裡說的也有些道理,這種新成軍的隊伍總要捶打一些。反正邊牆外麵安靜已久,出去轉一圈也是也可以的,你就直接批了吧!」
張四維說道:「首輔,那這次多少人出去為宜?」
張居正想想說道:「據說武安軍已有萬人之多,可是巡邊也用不了那許多人,就派出去三千人即可!現在庫服雖然有了些積蓄,但還不是靡費的時候。」
張四維點頭答應下來,然後直接回到座位做了批示,並將奏本轉了出去。等奏本到了內書房,馮保這裡也是順利的披紅。這事情就算定下了!
說起來那馮保對劉昊嘉也沒有什麼好印象!因為自從劉昊嘉和萬曆帝拉上關係後,萬曆帝已經許久沒有召喚他了!彆就是需要有事情問他的時候臉色也不是很好,讓他覺得自己有些失寵了!所以他現在沒辦法對付劉昊嘉,哪怕惡心他一下也好!
等到張嘉聽到消息的時候事情已經來不及駁回了,他急忙給天津送信,讓劉昊嘉知道這件事情。
而劉昊嘉收到消息也很驚訝,他完全沒想到巡邊的事情會落到他頭上!不過驚訝之後就是高興了,因為他也覺得自家的士兵需要錘煉一下!而且巡邊這種沒什麼風險的事情剛好讓沒有經驗的士兵們受到鍛煉。
所以他給張嘉回了一封信,表示願意接受命令之後就開始將自己的隊伍重新編組。將經過戰事的一千餘名士兵打散了分配在各個營地當中。相信傳遞經驗這些士兵是足夠了。